经常在喝酒以后会想要快速解酒,也听说过一些解酒的小窍门,比如说喝酸奶,吃橘子,或者喝蜂蜜水之类的,市面上的还常常可以看见解酒药的身影,那么靠这些药物偏方真的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解酒吗?效果怎么样?对人体有没有什么害处?其实现在来说,所谓的快速解酒一点都不靠谱。想要明白快速解酒为什么不靠谱,就要从酒精在人体内的作用说起。当酒精进入我们身体之后,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会通过排尿或者呼吸道排出体外,而剩下的大部分酒精代谢则全部交由肝脏来负责。肝脏代谢酒精的主要有两个步骤,先是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将酒精分解成乙醛,接着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再把这个乙醛转化为乙酸,如果体内的乙醛脱氢酶不给力的话,乙醛就会在体内大量的堆积,让人出现脸红和兴奋的表现。所以从上面酒精的代谢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出,能够解酒的途径只可能有两种,一是提高体内这两种酶的数量和活性,二是延缓酒精在胃肠道的吸收,避免乙醇浓度骤升。由于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数量和活性都是由遗传决定的,依靠外援难以补充,所以这玩意儿你一辈子都改变不了,也就是说这酒量是不可能通过多喝酒练出来。所谓酒量的提高,只不过是因为长期喝酒身体对脸红和神经兴奋产生了耐受,更不容易醉倒而已。也正是因为如此,人类至今还没有发明出真正有效的解酒药。市场上常见的所谓解酒产品,大多数是以食品准字存在。我国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目前还没有以解酒以及其适应症状批准过任何药物。解酒药之所以会让醉酒者感到清醒或者觉得舒服,那是因为它们中间含有利尿、止痛和兴奋的成分,能够缓解头痛和恶心的症状,但事实上他们不但无法真正解酒,反而让肝脏在代谢酒精的同时,还要分心来对付这些外来药物,反而会加重了肝脏的负担。不过从延缓酒精在胃肠道吸收的角度来看,适当解酒还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在饮酒前垫些食物,给酒精的代谢赢得一些时间,或者在饮酒的过程当中随时吃点东西喝点水,促进酒精在尿液当中的排出等等,不过这些办法不是根本意义上的解酒,只是稍微降低了酒精给人带来的不适感。所以不要再迷信解酒的偏方或者药物了,少喝酒,多吃菜,有时间多陪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