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一性原理计算2019nCoV病毒分子 [复制链接]

1#

新型冠状病*肺炎-nCoV3CL水解酶的分子结构已经被中国科学家公布,这对病*药物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3CL水解酶是病*的一个关键蛋白质,病*需要利用它来复制RNA。如果把3CL水解酶的功能抑制住,就可以大概率阻隔病*的复制,为抗病*药物研发指明方向。一个蛋白质要起作用,需要与其它蛋白质、DNA或RNA相结合。类似钥匙和锁的关系,蛋白质的结合部分会有一个口袋(pocket),如果在这个pocket上放一个小分子,那么其他蛋白质就不可能再与它结合,这个蛋白质就失效了。如果一个小分子只与这个病*蛋白质结合,而与我们身体的其它蛋白质结合效果不强,那么它的*性就很小,这正是靶向药物的原理。

所以要研制小分子靶向药物,关键之一就是要寻找合适的小分子,看它与靶向蛋白质之间的结合能,这其实是一个物理问题。在现有的药物设计与计算中,经常使用的是经典力场方法。经典力场方法假设每个分子键有一个弹簧一样的力,原子与原子之间还有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等等。经典力场的优点是计算速度快,缺点是精度不高,往往达不到几个kcal/mol的生化精度要求。经典力场方法很难描述电荷的极化以及它对结合能的影响。

近年来基于量子力学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有了很大的发展,密度泛函的方法已在材料模拟领域广泛应用。使用新的SCAN+rVV10泛函,已经可以用来计算生物分子电子结构以及它的范德瓦尔力。新的计算算法、计算软件以及新的GPU计算芯片也使得生物分子尺度规模的计算变为现实。基于量子力学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比经典力场方法的计算精确很多。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可不可以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来帮助设计药物小分子呢?将第一性原理计算与经典力场方法计算相结合,取长补短,用来解决一些现在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们以-nCoV病*的水解酶为例,看看我们如何来计算这个体系。非常感谢上海科技大学的饶子和/杨海涛课题组,他们公布了-nCoV冠状病*3CL水解酶(Mpro)的高分辨率的晶体结构图,我们从他们那里要来了PDBfile(相当于xyzfile)。首先需要把H原子补上,这个蛋白质晶体结构在VESTA上看起来是这样的:

如上图所示,结构非常大,一个晶胞有上万个原子。这个结构使用传统的计算方法是无法计算的,好在真正的drug和它的pocket并不大。晶体结构有四重对称性并由四个蛋白分子组成。如果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