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固:(正反馈)血液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
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Ⅲ组织因子Ⅳ钙离子Ⅴ易变因子Ⅶ稳定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Ⅻ接触因子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凝血过程:凝血酶原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变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经过凝血酶的作用下变成纤维蛋白。
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
5.凝血途径内源性和外源性的比较;使动因子的不同:
①内源性:12,外源性:3
②条件不同:内源性:血管受损,外源性:组织皮肤受损。
③速度不同:内源性:较快,外源性较慢。
6.抗凝因素:
血管里面的血液能保持流动状态为而不凝固其原因为①血管内皮是光滑而完整的;②血流速度快,血小板不易聚集;③血液中含有抗凝物质:
抗凝血酶Ⅲ
肝素:肝素在体内可以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和刺激内皮细胞释放TFPI来凝血。.肝素在体外照样可以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来抗凝(离体的血也有抗凝血酶的).故体内及体外都能抗凝血。
7.血液凝固的加速与延缓:加速凝血的因素有接触面的粗糙,温度升高,维生素K;抗凝血的影响因素有:接触面光滑,温度低,草酸盐、肝素等。
8.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又称纤溶。
9.凝血过强或纤维蛋白溶解过弱,易形成血栓,凝血过弱或纤溶过强,会发生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