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药物在代谢过程中,
都需要经过肾脏,
通过尿液排泄,
在服药时多喝水,
降低尿液中药物浓度,
这样可以减少对肾脏的损伤。
吃药时喝水少对身体的影响
影响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药物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它被人体吸收的多少。
患者在服用一些难溶性药物时,若饮水量不足,会使这类药物很难溶解,从而会影响人体对它的吸收,降低它的疗效。
另外,吃药时若多喝点水,还可以减少胃酸对药物的破坏。影响药物在人体内的排泄:药物在人体内主要是通过肾脏来排泄。
吃药时若饮水量不足,会使药物在肾脏中的残留量增多,这样会给肾功能造成损害。
需要多喝水的常用药物
1、降血尿酸药物:常用的有减少尿酸生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以及增加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
别嘌醇与非布司他会减少黄嘌呤生成尿酸,造成尿液中黄嘌呤浓度增加。
非布司他会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浓度。
在服药期间,每日需饮水ml以上,否则容易诱发黄嘌呤结石或是尿酸结石。
2、解热镇痛药:常用退热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大剂量阿司匹林等,在服用时,要增加饮水量。
服用退热药时,会大量出汗降低体温,水分损失较大,需要补充水分。
而且此类药物高浓度会刺激胃黏膜,服药时大量饮水可以稀释药物浓度,减少不良反应。
3、抗菌药物:各种磺胺类抗菌药物,以及各种“沙星”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尿液中浓度高,在尿量不足时,容易析出结晶,对肾脏造成损伤。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肾毒性,需要多喝水稀释尿液,促进药物排泄。
4、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的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药物,通过肾脏排泄,在用药期间需要增加饮水量,避免发生药物结晶,伤害肾脏。
有些药不能用热水送服
1、含酶或益生菌的药物
这些药物受热后会失去大部分的作用,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
如助消化药中的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淀粉酶、多酶片、乳生酶、酵母片等。
2、维生素类
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性质不稳定,受热后易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
3、止咳糖浆类
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不能在呼吸道形成保护性“薄膜”,影响疗效。
正确的方式多喝水
对于正常成年人来说,每天喝ml左右的水,就算是达到了“多喝水”的需求。
不过如果天气热、剧烈运动造成的大量出汗,或是有腹泻的时候,饮水量还要适当增加。
对于有痛风、血尿酸高的人,每天饮水量可以达到ml~ml。
不要担心喝水多会累坏肾脏,人体的肾脏潜力很大,只要肾功能正常,多喝水对肾脏有益无害,可以产生“冲洗”泌尿系统的作用。
喝水时小口慢饮,从容不迫,让身体能有充分时间进行新陈代谢。
温水相较于冷水对身体更温和,不刺激,身体不需额外反应就能完成较佳的生物回馈反应给口渴中枢,所以比较有助于身体吸收利用,从而温水更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