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一周的工作后,许多人习惯和朋友、同事小酌几杯、放松心情,总会有几个人一杯黄汤下肚,立马脸红如关公;但也有些人无论怎么喝,就是千杯不红。通常一喝酒脸马上红起来的人,都会被认为是因为身体代谢比较好,但真的是这样吗?医师说,完全相反!
喝酒容易脸红代表代谢比较差
家庭医学科主治医师刘奕指出,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先由乙醇去氢酶(ADH)代谢成乙醛,再透过乙醛去氢酶(ALDH2)代谢成无毒的乙酸,接着排出体外。刘奕说,乙醛代谢效率越差,脸红的速度就会越快,脸红的时间也会越久。因此,可以从脸红的时间、长短、速度,得知乙醛去氢酶的活性好不好,一喝酒马上脸红,代表代谢乙醛的能力很差。
此外,由于先天性基因的缺陷,有45%的体内缺乏乙醛去氢酶(ALDH2),相较于欧美的白人大约只有10%左右,以致于人体无法完全代谢乙醛。有研究指出,住在中国南方的摆夷族基因本身就有这个缺陷,刘奕说,这个民族刚好是我们的老祖先,使得基因有这个缺陷的比例特别高,但原住民族就没有这个问题。
长期饮酒过量患癌风险高5倍
有些人认为,喝酒可以让身体循环变好,尤其冬天时喝酒身体感觉更温热。刘奕解释,酒精会造成血管舒张,乙醛会引起心跳加速,所以才会感觉身体循环好像变好了。然而,乙醛是致癌物质,如果乙醛代谢不好,会使得身体长期暴露在乙醛中。研究也发现饮酒过量的人,头颈癌、食道癌、肝癌的比率是正常人的5倍。
刘奕强调,喝红酒被认为对身体好,是因为红酒本身含有抗氧化的物质,对心血管疾病有好处,但这并不表示酒精能让心血管疾病变好。他建议,其实可以吃其他的食物补充与红酒中所含的相同营养素,不一定要喝红酒。
避免酒后脸红你可以这样做
刘奕说明,就医师的角度而言,他不建议民众训练自己喝酒的能力。如果民众是为了社交,必须喝酒、避免脸红,可借由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避免酒后脸红。由于胃是吸收酒精的第一线,喝酒之前吃一些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将胃壁包起来,可以稍微延后酒精吸收,不会喝了酒就立刻满脸通红。目前有以乙醛去氢酶作为药物的研究,仍在实验阶段,未来可能有机会应用于解酒药的成分。
每种酒精饮品,酒精浓度都不一样,刘奕指出,正常人的肝脏1天大概可以代谢20g至30g的纯酒精,由于人们普遍缺乏乙醛去氢酶(ALDH2),约有45%的民众属中度基因缺损,与正常人相比,大约只能代谢4成左右的乙醛,也有少部分人几乎完全无法代谢乙醛。
事实上,只要能算出每天喝多少单位的酒,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饮酒过量。各国对1个单位的酒精量标准不同,美国一单位14克,世界卫生组织13克,中国15克,若以1罐cc、酒精浓度5%的啤酒来试算,酒精含量约为13.01克,而以台湾现行的标准15克为1单位,就相当于1单位的酒精量,刘奕建议男性1天不超过2单位,女性不超过1单位的酒精量。也就是说,男性1天不喝超过2罐啤酒,女性不要超过1罐,男性喝红酒以cc(酒精浓度12.5%)为限,威士忌应控制在95cc(酒精浓度40%),高粱因酒精浓度较高,不要超过65cc(酒精浓度58%)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