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特种印花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治疗 http://www.xxzywj.com/

第六章多色微点印花及多色流淋印花

第一节多色微点印花

特种印花包括使用特殊的材料获得具有特殊视觉、触觉、嗅觉效果的印花,也包括采用特殊的方法,获得特殊的花纹效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本节介绍多色微点印花。

一、多色微点印花的发展

用辩证法观点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相似地,任何一种技术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并且适当进行选择应用,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

在纺织品印花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辩证关系,如果将颜料,但若能将此缺点合理应用,有可能转化为创新点,被人们所利用。若能将无规则的色点排列成新颖的式样或图案,由此获得一种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印花产品,这种新颖的印花方式称为多色微点印花。可利用微胶囊技术实现该印花方法,在同一印花浆中加入多种色泽的微胶囊染料,借助胶囊外膜的阻隔作用,使各色染料间而不相互混合,在汽蒸处理时,使囊膜破裂,释放出囊芯染料,进而染着织物上,形成多色微点的独特印花效果。所以也叫多色微胶囊印花。

由此法得到的纺织品称为多色微点印花纺织品。多色微点印花纺织品是将微胶囊染料印制在织物上,形成超过一般“雪花点”效果,具有独特风格特点的印花纺织品。微胶囊染料的囊芯贮存一类染料或几类染料的混合物,能对混纺织物中的不同纤维分别进行选择性上色,在织物上形成多色微点效应。此外,根据用途不同可设计制造出不同的微胶囊,如含有发泡气体,具有起绒作用的微胶囊,含有香精,具有香味的微胶囊,含有液晶,具有变色效果的微胶囊及含有其他保健、防蚊、防臭等功能性助剂,具有所需的特种功能效果的微囊染料等。

二、多色微点印花特点

在同一印花浆中加入多种色泽的微胶囊染料,借助外膜阻隔作用,这些不同色泽的染料不会在印花色浆中过早混合而得到拼色效果,而是在汽蒸处理时,微胶囊外膜在织物上破裂,释放出染料染着在织物上,获得彩色斑点的特殊花纹图案效果。这种印花方法将被认为缺点的色点在织物上合理分布组成美丽的花纹图案,转变为能被我们欣赏的优点,并将常规印花不可能做到的一种色浆、一次印花获得多种颜色色点变为现实,这种印花方法可以获得独特的花纹图案效果,不同于一般雪花点效果,属于一种特种印花。

合理控制印花工艺,可以获得不同效果的多色微点印花产品,如可以生产出双面多色微点印花产品,即在织物的一面进行多色微点印花烘干之后,再在其反面进行另一次多色微点印花。这种产品每一面上都可以看到印制的不同效果的多色微点花纹图案,同时可以看见从另一面透射过来的多色微点,由此形成独特的多色微点图案,而且两面的主色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另外,采用轧染的方式,也可以获得双面多色多点的印花效果。在浸轧的染液中,在加入普通染料的同时,加入多色微胶囊染料,这样可以获得在同一个地色上产生具有多色微点的花纹效果。对于混纺织物,如采用涤/棉混纺织物,则可以加入能染棉的多色微胶囊活性染料,这样织物表面形成既有多色微点花纹,进而获得一种独特效果的多色微点印花产品。多色微点印花纺织品具有独特的“雪花点”效果,并可在微胶囊囊芯中包裹特殊功能的助剂,获得一些特殊的功能效果,该类产品可用作妇女和儿童的服装以及用作装饰用品等,多色微点印花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三、多色微点印花工艺流程

多色微点印花工艺与设备与常规印花相同,印花工艺过程为:印花→预烘→汽蒸固色→水洗后处理。

四、微胶囊技术概述

1.微胶囊的结构

微胶囊是一种微小的密封或半封闭的胶囊。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把固体、液体或气体等活性物材料包覆起来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得到的微小粒子叫微胶囊,把包在微胶囊内部的材料称为囊芯,外部包覆膜称为壁材、囊膜或称为囊衣。微胶囊的粒径一般为0.1~μm范围内。微胶囊形状有球形、椭圆形、液滴形、鳞片形、纤维形、不规则形等,囊膜可以是单壁、多壁等;囊膜包括封闭、半封闭和释放型3种,囊芯有单芯、多芯、复合芯等;常见的微胶囊的形状和结构如图4-1。

2.微胶囊化的目的

对特殊物质的保护、隔离作用对易挥发、易潮解、易氧化、易光解的物质,采用微胶囊化后,可减少环境中水分、紫外线以及氧气等因素对芯材的影响,保持芯材原有的化学和物理性能,提高芯材的稳定性和贮存使用寿命。变色材料的应用常受强酸性、强碱性等外界因素的限制,采用微胶囊技术可使变色材料产生一定的化学惰性,即耐气候性、耐久性及与其他材料的混溶性提高,促进了变色材料的应用和开发。又如制成微胶囊能阻止不同物质过早混合,或反应,将不同性能的功能整理剂或不同类型、不同色泽的染料混合使用,一次整理,一次印花,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囊膜破裂,整理剂或染料固着在织物上,获得多功能效果或多色微点的特殊花纹图案效果。

改变外部特性提高使用性能通过微胶囊化,改变物质表面性质,改变物质的状态等,可以将液态、气态物质作为囊芯,表面包覆囊膜,将其转变为固体形态,其内部芯材仍然保持液态、气态特性,又具有固体物质特性,从而提高该物质的贮存和使用性能。如将油类、脂溶性维生素等液体药物微胶囊化,就是基于这个目的。又如将相变材料包裹在囊膜内,利用相变材料发生熔融、凝固现象,产生吸热和放热来调节穿着者人体内微气候,保持产品的舒适性,可制成智能空调服装。

,可产生出耐久性功能整理纺织品、香味整理纺织品等,并延长产品使用期限。又如为了提高酶的稳定性,采用固定化酶技术,将酶包裹在囊膜内,制成微胶囊。

因此,微胶囊有多种作用,微胶囊产品有广泛的用途,根据用途不同,微胶囊化的目的不同,微胶囊制备工艺方法及条件不同。

3.微胶囊技术的应用

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70年代中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从50年代初美国NCR公司的无碳复写纸到今天,微胶囊技术已经在医学、药物、农药、染料、颜料、涂料、食品、口用化学品、生物制品、胶黏剂、新材料、肥料、化工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若用囊膜将染料包裹起来,形成微胶囊染料。微胶囊染料囊芯可以是一种染料,也可以将不同种类的染料混合在一起。可以将不同色泽的染料、不同种类的染料分别包覆在囊膜之内,囊膜厚度应适宜。当囊膜破裂时,释放出的染料能对混纺织物中的纤维进行选择性的着色,在织物上形成多色微点花纹图案。微胶囊染料颗粒一般选择在10~30μm之间,每千克微胶囊染料含微胶囊体达万~0万个,利用此技术可以实现多色微点印花。根据用途要求不同,制成合适结构的微胶囊体。囊芯可以为染料,还可以为其他物质,如香味剂、抗菌剂、变色剂等。因此,利用微胶囊技术,制成不同结构的微胶囊,可以生产不同功能的微胶囊产品。因此,微胶囊的应用非常广泛。微胶囊在纺织品加工中的应用主要有:光致变色纺织品、热致变色纺织品、温度自调节纺织品、香味纺织品、抗菌纺织品、多色微点印花和起绒印花产品的生产加工等。

五、微胶囊的制备

微胶囊囊膜通常为高分子亲水性高聚物材料,如明胶、果胶、琼脂、甲基纤维素、丙烯酸酯类等;微胶囊制备方法很多,主要是利用高分子物质的凝聚原理,方法有:相分离法、界面聚合法、物理法,最常用的方法为相分离法。下面重点介绍相分离方法制备微胶囊。

相分离过程:将内芯染料或其他功能助剂及作用介质相。相分离的方法有2种,一种是采用溶剂-非溶剂法进行相分离,另一种为利用不同相的物质带电荷不同,引起囊膜凝聚沉淀包覆在囊芯表面,发生相分离。

1.溶剂-非溶剂相分离法

先将分散相囊芯溶于极性溶剂,然后与连续相包囊材料的溶液混合,制成胶体态分散相,接下来加入非极性溶剂进行分离微囊,减少包囊材料表面的溶剂量,最后强化囊膜,分离微胶囊,进行干燥。

2.凝聚沉淀相分离法

凝聚沉淀相分离法包括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前者是在包囊材料相中含一种胶体材料,加入一种亲水的电解质,使其沉淀形成微胶囊,而后者是在包囊材料相中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带电荷不同的胶体材料,从而使包囊膜材料沉淀,并包覆在囊芯表面,形成微胶囊。

凝聚法制备微胶囊染料举例1:分散相囊芯选择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等,染料颗粒控制在2~5μm;连续相包囊材料选择明胶;介质作用相使用水,利用明胶高分子物质的化学结构为蛋白质,属于两性电解质,存在等电点,等电点以下带正电荷,等电点以上带负电荷,其等电点为pH值8~9,明胶可以从胶原蛋白丰富的猪皮等材料中提取。制备染料微胶囊时,先在碱性条件下将明胶、染料、扩散剂NNO混合,搅拌均匀,温度控制在低于35℃,然后搅拌下加入盐酸溶液,直至pH值4~5左右为止,使明胶由等电点以上带负电荷的状态转变为等电点以下带正电荷的状态,再与带负电荷的NNO作用,凝聚沉淀,包覆在染料周围,为了防止明胶与扩散剂NNO凝聚成块,可添加合成龙胶,获得微粒状态的微胶囊染料。制备条件控制不同,微胶囊粒径大小不同,增加合成龙胶用量和扩散剂NNO用量,微胶囊粒径增大,若降低合成龙胶用量,提高盐酸用量,降低搅拌速度,胶囊粒径减小。若胶囊粒径不合适,可以加碱,重新形成分散状态的溶液,再按以上操作进行微胶囊制备。为了强化囊膜的强度,最后再用甲醛处理,处理条件由胶囊用途不同,要求不同而定,对于多色微点印花的微胶囊,属于释放型胶囊,甲醛化时应防止交联过度,囊膜过硬,印花后高温汽蒸处理时,囊膜不能破裂,囊芯染料释放不出来,则得不到多色微点印花效果。甲醛化一般加入3%的甲醛溶液,搅拌片刻,冷却至10℃继续搅拌30min,若发黏,可加水冲淡,最后加碱中和至pH值为7~8,静置沉淀,去除上层清液,下层为制备的微胶囊染料。

凝聚法制备微胶囊染料举例2:将聚乙烯醇,由于CMC亲水性大于PVA,争夺PVA中的水分,PVA脱稳沉淀,包覆在染料上,形成微胶囊,经静置、过滤后,再加丹宁、硼砂以增强囊膜强度,最后用冷水冲洗,过滤得到分散染料微胶囊染料。

3.物理方法制备分散染料微胶囊

将45%水溶液,先用硫酸纸透析48h,再与10%的分散染料水溶液混合,搅拌均匀,水分控制在60%左右,进行纺丝,再经℃空气浴中拉伸4倍,切断成0.5mm分散染料微胶囊。

六、多色微点印花原理

在印花色浆中多色微点印花使用了微胶囊染料,不同色泽的微胶囊染料由于受囊膜的包覆阻隔作用,不会相互混合拼色成为一种色泽,只有在印制后,通过汽蒸等热处理时,囊膜发生破裂,微胶囊内的各种颜色的染料被释放出来,对纤维分别着色,于是形成多种颜色彩色斑点风格的独特多色微点花纹图案。微点的形状与微胶囊染料的形状有关。如果用传统印花工艺将普通的黄色染料和蓝色染料按一定比例调和在同一色浆中就会得到绿色的印花色浆,仍属单色印花。如果将黄色和蓝色染料分别制成微胶囊染料,然后放入同一个色浆中,由于受囊膜包裹的阻隔作用,两种染料在印花后、汽蒸前相互之间并没有发生接触,即不会混色拼色。只有印花后气蒸时,染料才从囊膜中夺门而出,被释放出来,使织物上的纤维分别着色,这样形成了不同色泽的多色微点印花效果,这种多色微点不同于一般雪花点效果。由于视觉上的原因,远看为绿色花纹、近看却是由黄色和蓝色的微点构成的,所以多色微点印花织物是经一次印花就可获得多色多点效果,并且给人一种远看色彩、近看花的感觉。此外,多彩色微胶囊不同于一般的微胶囊,它采用复合型微胶囊,即在一个大的囊体中包覆了许多独立的小囊体,小囊体都为不同色泽的微胶囊,也就是复合型微胶囊要进行二次微胶囊化,形成二层外膜。多色微胶囊印花一般在化纤和丝绸织物上印制,微胶囊包覆的染料一般为分散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

七、多色微点印花工艺与设备

多色微点印花在工艺和设备上与常规印花相近,织物经多色微胶囊印花后先预烘,再进行高温焙烘或汽蒸,囊膜破裂,囊膜内染料释放出来,并向纤维内部扩散,和纤维发生牢固地固着,最后经皂洗后处理,去除未固着的表面浮色。但也有其特殊性,要求这类微胶囊在调浆时不能过早破裂,而在高温条件下囊膜必须破裂,并释放出囊芯染料,因此工艺操作及条件应适当。

1.工艺举例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色浆:

微胶囊型分散染料20~40

海藻酸钠糊50~85

尿素5

防染盐S2

酒石酸适量

总量

工艺流程:印花→预烘→汽蒸→水洗→还原清洗→烘干。

2.工艺举例

色浆:

微胶囊酸性染料10

天然橡胶乳液

醋酸30

草酸10

总量

工艺流程:印花→热风干燥→汽蒸→热水洗涤→热风烘干。

八、多色微点印花技术难点

多色微点印花使用的微胶囊染料的囊膜属于释放型,有一定的坚固性,所以为了获得满意的印花效果,调浆搅拌及温度都要严格控制,最好先进行小样试验,确定出印花具体操作工艺条件,掌握好囊膜破裂条件,了解其性能,不要使微胶囊囊膜过早凝聚或破裂。由于微胶囊制备方法不同,囊膜性质不同,印花浆的组成需要作相应的调整,添加适宜助剂和选择合适工艺条件,为了防止染料受还原性物质的作用,而导致染料色光变化,印花色浆中可加入弱的有机氧化剂;此外,印花色浆中可加入尿素以利染料渗透,例如日本林化学公司生产的MCP-HP型微胶囊染料在印花浆中加入尿素,但用物理纺丝切断方法制备的微胶囊染料则不能加尿素;另外,色浆调制选择的糊料要求脱糊率高,使印花织物获得良好的手感。

第二节多色流淋印花

一、多色流淋印花特点

多色流淋印花是利用一种特殊的简单设备,将不同颜色的染液,按先后次序流淋在织物上,在织物上形成粗放型斑斓多彩花纹效果的一种印花方法,又称为多印染色。该印花方法无需制备花网,在厚织物上流淋不同染液还可获得双面印花效果,但该印花方法重现性差。

二、多色流淋印花方式

1.液流成型法

利用染液液流的自重落差,在织物上形成花纹,图4-2为液流成型法多色流淋印花结构装置。

1—待印花的织物;2—可移动的一对轧辊;3—染液;4—印花后的织物;5—不渗透性垫布

液流成型法印花时织物由卷布辊退卷,并由导布辊带动以一定速率前行,而不同颜色、不同浓度的染液从一定高度、以一定流速流淋到织物表面,然后经一对轧辊挤压,将喷洒在织物表面的染液挤压到织物大缝隙内部,再卷到另一只棍筒辊上,同时卷绕上不渗透的垫布及添加适当助剂,其中助剂选择与染料结构有关,如用活性染料染棉织物,需要加入固色碱剂;如用酸性染料染毛织物,需要加入合适量的酸,调节合适的染浴pH值,并需加入染料的助溶剂,如尿素、酒精等。

2.淌流成型法

利用染液液流的自重落差,先将染液从一定高度、以一定流速喷洒在一定倾斜角放置的淌板上,淌板的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有不同深浅和宽度的沟槽,然后染液经淌板反射到织物的表面,再经一对轧辊挤压织物,在织物上形成一种粗放型斑斓多彩花纹效果,图4-3为淌流成型法多色流淋印花结构装置。

1—待印花的织物;2—可移动的一对轧辊;3—染液;4—印花后的织物;5—不渗透性垫布;6—淌板

淌流成型法印花时织物由卷布辊退卷,染液槽流下来的染液喷洒在淌板上,然后反射在织物上,再经一对往复式运动的轧辊的挤压作用,将织物上的染液挤压到织物大缝隙内部,再卷到另一只辊筒上,同时卷绕上不渗透垫布、淌板倾斜角度,并可调节喷嘴往复运动速度、轧辊往复运动速度,压力以及调节淌板与轧辊间距等,可产生多种形式的花纹图案,但花纹图案的变化幅度仍不是太大,同时重现性差。

3.染、印混合法

织物先进入一种颜色的染液及水洗、皂洗等后处理完成印花过程。本法主要用于丝绸等薄型织物印花,也可用于经纱印花。注意喷洒的染液中加入适量的增稠剂或乳化糊,以提高染液黏度,以防喷洒在织物上的染液,流淌速度太快,不能很好地形成花纹图案。

三、多色流淋印花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

由于设备、技术、操作的缘故,多色流淋印花存在花纹重现性差的缺点,同时应注意流淋印花后需进行适当固色后处理,以保证印花产品的色牢度,后处理条件由染料种类及织物结构决定。

四、其他无需花网的印花方式

在织物表面喷洒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助剂、盐,局部改变织物表面性能,然后染色,也能获得同色调不同深浅的花纹图案。以上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为:都可获得粗放、不规则的花纹图案,都无需制备花网。但获得的花形图案重现性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的喷射印花可以解决此问题。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