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纳米酶交流群rdquo [复制链接]

1#
欢迎大家实名进入纳米酶QQ交流群!积极讨论交流!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分子。年,德国科学家WilhelmKuhne将这类分子命名为“酶”。随后,美国科学家JamesB.Sumner将其鉴定为一种蛋白质.天然酶具有催化效率高、底物专一、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然而,由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酸、碱、热等非生理环境中容易发生结构变化而失活。为此,科学家一直在寻求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人工模拟酶,以便在非生理环境中应用.但如何提高模拟酶的催化效率,一直是该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特别是,能否用无机材料制造出人工酶,使其不仅具有生物酶的催化效率,而且制造技术也比较简便可控,更是许多科学家的朝思暮想。纳米酶是新一代人工模拟酶。它如同天然酶一样,能够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催化酶的底物,呈现出类似天然酶的催化效率和酶促反应动力学;但是它比天然酶稳定,即使在强酸/强碱(pH2~10)或较大温度范围(4℃~90℃)内,仍能保持85%催化活性。另外,纳米酶除了催化活性之外,还兼有某些独特的理化特性,这为设计复杂的催化体系提供了条件。例如,阎锡蕴院士曾设计了铁基纳米酶探针,兼具分离(磁性)和信号放大(催化)功能于一体,应用于试纸条检测中,灵敏度提高倍,突破了传统试纸条因灵敏度低而长期应用受限的瓶颈,这项新技术已成为首个纳米酶产品。更可喜的是,动物实验表明,纳米酶有保护心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功能,预示纳米酶的应用研究已经从体外扩展到了体内,有望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纳米酶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无机纳米材料不再被认为是惰性物质。正如德国科学家WolfgangTremel教授撰写的综述文章(SolidsGoBio:InorganicNanoparticlesasEnzymeMimics)所指出的那样,纳米酶揭示了纳米材料自身蕴含的生物效应,这不仅拓展了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还为人工模拟酶研究提供了新思想和新材料,更是为纳米生物学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因学识有限,难免有所疏漏和谬误,恳请批评指正!本文版权属于分析人(Bio-sensors),欢迎读者朋友们阅读和分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