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手把手教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复制链接]

1#
辽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萤光素酶是理想的报告基因,因为哺乳动物细胞中不含内源性萤光素酶,一旦转录完成立刻就生成功能性的萤光素酶,同时在所有的化学发光反应中,它的光产物具有最高的量子效率,检测灵敏度高。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被广泛用于miRNA靶基因验证。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原理在于miRNA主要通过作用于靶基因的3’UTR起作用,可以将目的基因3’UTR区域构建至pGL3-basic载体中报告基因Luciferase的后面,构建荧光素酶质粒。然后转染至细胞中,通过比较过表达或者干扰miRNA后,检测报告基因表达的改变(监测萤光素酶的活性变化)可以定量反映miRNA对目的基因的抑制作用。结合定点突变等方法进一步确定miRNA与靶基因3’UTR的作用位点。

同时,为了减少内在的变化因素,比如:培养细胞的数目、细胞转染和裂解的效率等对实验准确性的影响,将带有海肾荧光素酶基因(Rinillaluciferase)的质粒(phRL-TK)作为对照质粒与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细胞,提供转录效率的内对照,使测试结果不受实验条件变化的干扰。在测量过程中,首先加入荧光素酶检测试剂LuciferaseAssayReagentII时产生萤火虫荧光信号,这样先测量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定量萤火虫荧光强度之后,再在同一样品中加入StopGloReagent试剂,将上述反应淬灭,并同时启动海肾荧光素酶反应,进行第二次测量,称之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下面就介绍一下萤光素酶实验检测步骤:

一、样品准备:

1质粒转染细胞

(1)细胞铺板:将细胞按50%的密度接种到细胞培养12孔板内。

(2)转染:16h左右细胞约70%时转染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每个样品设置3个复孔。首先设计四组:

空白组(转染试剂+细胞)

质粒组

质粒+miRNANC组

质粒+miRNAmimics组

2.1配制质粒组:按照每空50ng质粒,同时每孔20ul无血清培养基计算需用量,标记为A。

2.2配制miRNANC/mimics:miRNANC/mimics的终浓度为20nM,同时每孔20ul无血清培养基计算需用量,分别标记为B、C。

2.3配制对应转染试剂:按照每孔0.5μL转染试剂,同时每孔20ul无血清培养基计算需用量,标记为D。

2.3稀释好的四组试剂常温孵育5min。

2.4将稀释好的质粒DNA和miRNAmimics分别和对应转染试剂混匀,常温孵育20min。

2.5将2.4步骤中试剂对应加入孔中。

2.6转染6h后,换新鲜完全培养基。

2双报告基因检测

(1)质粒共转染36-48h后,弃去培养基,用μL1XPBS清洗细胞。

(2)倾斜12孔板,吸干剩余的PBS。

(3)去离子水将5XPLB(裂解液)稀释成1XPLB(现配现用),使用前放到常温。

(4)每孔加50μL稀释好的1XPLB,置摇床振摇20-30min以保证裂解缓冲液完全裂解细胞。

(5)选用白色不透光的96孔酶标板中每孔加步骤4的上清液10μL,加入μL预先混好的LuciferaseAssayReagentII,2s后测数据,检测荧光素酶反应强度。注意此步需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6)测定结束后,每孔添加μL预先混好的StopGloReagent,静止2s后,测数据,检测内参海肾荧光素酶反应强度。

(7)记录读数:每个样品会有3个数值:RLU1—萤火虫荧光素酶反应强度,RLU2—内参海肾荧光素酶反应强度,计算两组数据比值,即RLU1/RLU2。

(8)分析数据:比较1、2组可以发现由于对照组未转染质粒,因此检测不到荧光素酶反应强度。比较3、4组,由于转染microRNAmimics进行microRNA的过表达,萤光素酶的活性降低,提示microRNA可能参与抑制靶基因的表达,需要结合定点突变等方法进一步确定miRNA与靶基因3’UTR的作用位点。

“医学方”始终致力于服务“医学人”,将最前沿、最有价值的临床、科研原创文章推送给各位临床医师、科研人员。

医学方已推出“实验室那些事儿”“SCI写作技巧”“文献精读与解析”“医学英语轻松学”“国自然基金申请”“临床数据挖掘”、“基因数据挖掘”、“R语言教程”、“医学统计学”、“微创动物实验培训”等多个专题课程,如需了解课程详细推文,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