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项;授予8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科学出版社多位作者获奖,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我社生物、农林、生态环境领域作者的作品。
首都医科大学吕国蔚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内容简介
适应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合的过程。万物都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生态适应,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的产物。人与环境相适应,才能取得和谐。这个和谐指的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人和生物从生到死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都会经历生长、衰老、伤病和死亡的过程。人生是短暂的。人们对瞬息万变的无限宇宙充满憧憬和遐想;对自身生命的变化和生老病死也产生了种种疑虑和期待。作者根据平素搜集到的素材,包括不在自己专业范围内的素材,在观察事物和积累人生体验的基础上加以系统地整理,并引入一些哲理性的思考、以尝试从哲学的视角去领悟和把握其中的内涵。这些思考和领悟只是个人的一些探索性理念,作者期望这些表述对于读者用哲学的头脑和健康的精神来指导自身保健有所启迪,从而更加聪颖地提升自身的身心健康、驾驭自己的多彩人生。
空军军医大学李云庆、首都医科大学吕国蔚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内容简介
神经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是应用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现代技术,对神经系统进行多层次综合研究的实验性科学。《神经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作为《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的重要分册,遵循理性思维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神经生物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学(第1篇),并将编著者20余年的有关科研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验指导(第2篇),以及提供可供参考的有关实验研究信息(第3篇)。
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内容简介
《海参精深加工的理论与技术》从海参的营养特性、加工技术及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三方面,全面详尽介绍了我国市场上常见可食用海参的种类及分布、营养成分、生化特性,海参胶原蛋白、海参多糖、海参皂昔、海参脂质等功效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及生物活性,海参加工过程中的质量与营养变化及现代加工技术,海参产品的鉴定及质量标准等内容。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周卫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内容简介
该书是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南方低产水稻土改良技术研究与示范(-)",以及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土壤培肥岗位专家项目的研究成果。以黄泥田、白土、潜育化水稻土、反酸田、冷泥田等五大类型低产水稻土的改良与产量提升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五大类型低产水稻土的养分特征、障碍因素与质量评价方法,从土壤肥力、有机碳组分、土壤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研究了低产水稻土改良的有机熟化、厚沃耕层、排水氧化、酸性消减、厢垄除障等途径,从秸秆还田、推荐施肥、缓释肥料、抗逆品种、群体控制等方面论述了低产水稻土产量提升的理论与技术;综合以上研究,提出了低产水稻土改良与产量提升的专有技术、技术模式及规程。本书可供农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肥料学、环境与生态学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学生、研究生、农技推广人员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阅读和参考。
内容简介
《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与途径》系统总结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肥料养分持续高效利用机理与途径(—年)”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YFD)、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的资金支持。主要内容包括氮肥损失阻控与高效利用机理,磷肥增效的化学/生物学调控机理,畜禽有机肥氮磷生物转化与促效机制,秸秆还田碳氮互作提高化肥利用率机制,农田养分协同优化原理与方法,肥料养分持续高效利用途径及模式等6方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何萍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内容简介
《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作物推荐施肥方法》以水稻、玉米、小麦和大豆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重点阐述了水稻、玉米、小麦和大豆养分吸收、产量反应、土壤基础养分供应及农学效率等特征参数,建立了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模型和养分专家系统,并通过田间多年多点试验对养分专家系统进行了验证与优化。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了作物持续高产和农田可持续利用的高效施肥的理论和方法,为水稻、玉米、小麦和大豆主产区节肥增效与保障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内容简介
《农业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专著:集约化农田节肥增效理论与实践》由何萍、金继运等人著,主要以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为研究区域,选择玉米、小麦、水稻、蔬菜等作物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肥际一根际养分转化与调控、作物养分吸收转运与高效利用、有机无机肥料以及环境要素协同效应与机理、农田养分时空变异特征与调控、典型区域养分循环特征与节肥增效途径与模式,以及我国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战略与对策。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作物持续增产和农田可持续利用的高效施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为集约化栽培区节肥增效与保障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农业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专著:集约化农田节肥增效理论与实践》可供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肥料学、环境与生态学以及农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学生、农技推广人员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阅读和参考。
同济大学高绍荣获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内容简介
《干细胞生物学》以干细胞概念的提出和特征的归纳为出发点,针对干细胞研究中各子领域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详细阐述,并重点介绍了干细胞研究密切相关的新兴技术和临床转化研究,是一部全面反映干细胞生物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研究技术、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的综合性教学用书和科研专著。
向获奖的专家学者们致敬!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