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麻技术酶制剂在麻纺原料加工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1#

在麻类作物的韧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一些胶杂质,由于胶杂质使纤维胶结在一起,因而麻纤维不能直接用来纺纱。此外,在麻类作物的生长、收割和剥制过程中韧皮上留下的各种疵点的存在都不利于纺纱工程的进行,因此在纺纱前必须进行脱胶。脱胶是麻纤维初步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它将韧皮中的胶质去除,使麻纤维相互分离。对于不同的麻纤维,由于物理机械性能不同,用途不同,因此各种麻的脱胶方法也各不相同。现在主要有化学脱胶和生物脱胶两种,由于化学脱胶存在着麻纤维品质差,成本高,污染环境等缺点,因此,随着生物的发展,生物酶法脱胶在麻纺原料加工中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将着重对酶法脱胶进行初步的探讨。

1、生物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

20世纪40年代后,生物技术在理论和实用方面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为今后生物技术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生物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农、林、医及食品、纺织、日化等行业。生物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唐宋时期已掌握从动植物体中提取酶的技术,并利用酶进行丝织品的脱胶和精练。欧美、日本等约在年开始应用麦芽糖提取酶除去织物的淀粉浆料,以利于印花。现在生物技术在纺织上已经被广泛应用,利用酶进行麻类纤维的生物脱胶、麻类纤维的柔软处理、丝绸的精练、坯布的退浆,以及利用酶进行纺织后整理的废水处理等等。在织物的后整理中也可以应用酶,如利用纤维素酶可以成功地去除起球起毛等疵点,减少毛羽及改善手感光滑度或达到褪色充旧(石磨水洗)效果,提高了织物的品质,但不损伤织物。这是一种相对年轻的技术,但已得到很广泛的工业应用。生物技术应用于纺织行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减小了环境污染,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麻类纤维生物脱胶的研究现状

2.1麻类纤维生物脱胶的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麻纺原料的初步加工主要是指以苎麻为主的化学脱胶和以亚麻为主的生物沤麻法脱胶,新技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研制高效、经济的碱煮练助剂以及新型煮锅和带状精干麻生产线。长期以来使用的传统脱胶方法由于其处理时间较长、要耗用大量的水、处理过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学成分、回收不易丑环境污染等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科学工作者开始寻找新的脱胶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酶制剂在麻纺原料加工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纺织工作者正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纤维植物的纤维均在植物茎杆的韧皮部内,脱胶的目的就在于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分解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韧皮部与皮及薄膜组织之间的果胶类物质,以获得纺织工业的原料纤维。酶法脱胶是将脱胶菌培养到细菌的衰老期后所产生的大量粗酶液,用此粗酶液浸渍麻类韧皮,或将粗酶液提纯,浓缩成液剂,或将粗酶液干燥为粉剂,使用时再将浓溶液或将粉剂溶于水,然后再浸渍麻类韧皮,使高分子的果胶及半纤维素等胶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低分子量的组分而溶于水中或变成易去除的物质。

应用生物酶对原麻进行脱胶,可降低脱胶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精干麻的制成率和精梳梳成率,且酶脱胶后的纤维蓬松卷曲,纤维的平均长度增加,麻粒、毛羽明显减少,细纱品质指标显著提高。

2.3影响酶脱胶的各种因素

2.3.1温度对酶脱胶的影响

温度的适宜与否对脱胶速度有直接的影响。温度适宜,可增强酶的作用,加快脱胶速度,脱胶作用好。温度低时酶的活性降低,甚至使其停止生命活动而处于休眠状态。温度过高会使酶死亡,这两种情况对脱胶过程都是极不利的。

2.3.2水质对酶脱胶的影响

水质对浸渍非常重要。水中的有机物的发酵会加长浸渍脱胶的时间。水中不应含有酸类,因为它对浸渍过程中的果胶发酵影响很大,果胶酶生成好几种酸,这必然要增加浸渍液的酸度,影响了酶的生长条件。

2.3.3水流速度的影响

如果采用天然水池浸渍脱胶时,水速不宜过快。如果水速过快,脱胶时间就要增长,因为水会带走大量的细菌及细菌繁殖所需的养分,酶的活性降低。

2.3.4通气情况对酶脱胶的影响

在浸渍的过程中我们应在酶细胞单独活动时给予最适当的生活条件和供给充足的养料,以求加快脱胶的速度和改善脱胶效果。

3、结语

麻类纤维是我国重要的纺织纤维之一。麻类脱胶继续向高质量、连续化、节能、少污染的方向发展,酶法脱胶有着广阔的前景,我们应积极研究和推广这项技术。目前我国生物酶制剂在麻纺织中的应用尚未形成规模,生物酶制剂功能不完善,脱胶酶活性不高,脱胶率仅在40%一50%,不能完全替代化学脱胶,因此需要加大科技投人,研究高效率的酶制剂,不断完善生物技术在麻纺原料初步加工中的应用,为开发出高新麻类产品开辟出一条新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