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先飞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哪怕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其不良反应也要牢记于心,及时识别!
喉咙痛、发热……如果你在临床上遇到一个这样的患者,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马上就是指路发热门诊,并预想患者下一步就该去呼吸科了?但今天咱们要介绍的这个病例,最后却是被内分泌科收治了,而导致其发病的原因,每个内分泌科的医生都要注意!
病例简介
女性,30+岁,因喉咙痛和发热(38.3℃)前来急诊就诊,既往有Graves病、高血压病史[1]。此次就诊,最让医生焦急的是她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也出现了问题……
减少的中性粒细胞,到底真凶是谁?
在此次入院的实验室检查出来之前,医生了解了患者的一些基本情况。该名青年女性3个月前出现心悸、颤抖、焦虑和体重减轻的情况,医院就诊,确诊为Graves病,继而开始服用阿替洛尔25mg/次,每天2次,甲巯咪唑(MMI)10mg/d。
当时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均正常。由于游离T3的持续升高,在此次发病前1个月,患者的MMI剂量增加到了15mg/d(0.21mg/kg剂量)。在此期间,患者服药依从性很高,且入院前并没有出现其他的并发症。
而此次的检查结果就不太乐观了,WBC/L,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总胆红素7.3mg/dl,直接胆红素3.8mg/dl,AST28U/L,ALT51U/L,碱性磷酸酶U/L。血清MMI浓度暂未获得。体格检查发现有明显的宫颈腺病及*疸表现。
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呢?
医生紧急对粒细胞缺乏症的相关病因进行了检查,包括外周血涂片,HIV、人细小病*B19、EB病*检查,血液培养,A型链球菌培养,没有发现异常结果。患者自诉没有服用其他可能造成粒细胞缺乏的药物。医生还想进行骨髓活检,但被患者拒绝了。
其他情况暂时被排除了,考虑到患者的服药史,医生下了诊断:MMI继发的粒细胞缺乏症、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的发热和胆汁淤积性*疸。
医生立即停用了MMI,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广谱抗生素治疗。患者ANC在住院第7天开始增加,在第10天完全恢复正常。入院后肝功能检查及胆红素慢慢趋于正常,入院第11天总胆红素达到正常范围。
该患者出院后在门诊接受了普萘洛尔、地塞米松和碘化钾治疗,并在出院后2周接受了甲状腺全切术。
内分泌科常用的基石药物,不良反应更需警惕
硫脲类药物,特别是MMI,是Graves病管理的基石。虽然这种药物通常耐受性良好,但也有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特别是粒细胞缺乏症和胆汁淤积性*疸。其实,硫脲类药物治疗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率仅为0.1%-0.5%。MMI诱发的胆汁淤积性*疸发生率更低,仅为0.1%-0.2%。而像本例患者这样,同时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和胆汁淤积性*疸就很非常罕见了。
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有剂量依赖关系,多在剂量较大(>30mg)时易发生;也与年龄有关,>40岁的患者粒细胞缺乏症发生更多。但该病例也提醒我们,在长时间使用较低剂量MMI时,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