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咪唑衍生物可与少量残基(活性中心内或活性中心外)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以实现溶菌酶的竞争性抑制。脂多糖通过与溶菌酶形成强键,在革兰氏阴性菌中起到非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非酶促作用:胞壁质酶溶菌酶的功能被认为在其抗菌特性中起关键作用,但其非酶促作用也已被确定。例如,通过改变活性位点的必需氨基酸(52-Asp-52-Ser)来阻断溶菌酶的催化活性,不会使其具有抗菌性。对于类似于肺炎克雷伯菌脂多糖的四糖,发现溶菌酶具有类似凝集素的能力,无需裂解操作即可识别细菌碳水化合物抗原。此外,溶菌酶与T细胞受体和抗体相互作用。作为抗菌剂:溶菌酶能够破坏细菌外细胞壁中的化学键。细菌细胞壁含有一层肽聚糖,这是溶菌酶靶向的特定位点。肽聚糖层包含称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N-乙酰胞壁酸的交替分子。这些分子形成强大的聚糖链,充当细胞壁的骨架。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连接被溶菌酶切割。一旦这条链被溶菌酶破坏,就会导致细菌死亡。在革兰氏阳性细菌中,该肽聚糖层位于细胞的外表面。然而,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上,细胞壁的肽聚糖层位于更靠内的位置。因此,溶菌酶比革兰氏阴性菌更容易破坏革兰氏阳性菌。其他应用:其他可用于生物医学和催化应用的材料已使用溶菌酶晶体生长。通常,可以使用溶菌酶来裂解革兰氏阳性菌。溶菌酶广泛用于实验室环境中,从细菌周质中释放蛋白质,而内膜保持密封,作为称为原生质球的囊泡,因为它具有消化细胞壁和引起渗透压休克(通过改变溶质浓度使细胞破裂)的特殊作用意外地在细胞周围,因此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