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马铃薯是我国使用率非常高的农作物,如果程中经常会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包括晚疫病,黑胫病,病毒病等。今天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黑胫病的相关内容,以及如何进行防治,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帮助种植户早日解决黑胫病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进行相关了解。
01马铃薯黑胫病的简介
马铃薯黑胫病,又称之为黑脚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性土传侵害导致马铃薯根茎部变黑,从而得名。这种疾病在马铃薯发芽到整个成熟期均可能患病,一旦患病,很难完全根治,这种疾病给马铃薯带来很高的致病率,防治非常的困难,因此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病害之一。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马铃薯黑胫病的病源症状,表现侵染规律以及防治方法,通过这四方面的阐述,希望大家能够科学认知马铃薯黑胫病。
02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以及侵染规律
1、病源
引发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是一种叫做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周生鞭毛的单细菌体导致的,虽然这个名字过长,但其实就是一种单细胞菌体,这种菌体有夹膜,克兰氏染色呈阴性。这种菌体能够发酵,葡萄糖产出气体,另外,这种龟体边缘多为圆形乳,白色粘稠菌落呈半透明奶油状,还可以反光。这种龟体平时的适宜温度在十五到三十五度左右最佳适宜温度在二十五到二十七度左右。就发现一旦温度低于0度以下或者高于45度以上,这种病菌就会失去活力。这种病菌可以寄生的技术非常的广泛,除了马铃薯以外,像葫芦科,番茄科,豆科等多种植物都容易受到这种病菌的侵害。
2、侵染规律
一般带病菌的土豆或者土壤以及田间没有完全腐烂的天有机肥都是这种病害最初的来源。这种病菌通过伤口不断的侵入到寄主细胞之后,会在祭祖的细胞内通过维管束侵染块茎有芽影响植株的正常健康生长,导致根茎叶等部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之后这些病菌还会沿着维管束向四周扩展,侵入到附近的薄壁细胞,组织内部分泌出一种类似果胶酶的东西溶解细胞壁中的中胶层,导致细胞利息组织解体,最终使整个土豆呈腐烂状态。所以我们平时在进行农业操作的时候,尽量避免切口过大,另外,需要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细菌感染。
03马铃薯黑胫病的症状表现
①病菌主要是侵染马铃薯的根,茎块,从幼苗期到生长发育后期均可引发黑胫病。
一般情况下,患病的马铃薯会呈现腐烂粘团状,在幼苗期的时候不发芽,或者等到发芽之后,汗味出土,马铃薯就已经病死掉了。
如果是在幼苗长高16厘米左右出现这种病症的时候,幼苗会停止生长,植株矮小,结间缩短叶片会逐渐的卷曲褪绿发黄,根茎部会逐渐的变黑。这个时候如果用小刀横切跟进,不可以看到三条主要的维管束均变成褐色。一旦根系患病,肝病的蜘蛛就很容易从土壤中拔出,且患病部位多呈水渍,腐烂状,极其容易折断。除此之外,患病部位会发出异常难闻的气味。
②如果患病部位是在薯块周围,那么薯块周围会出现密密麻麻的黑斑,之后随着病情的加重,这些黑斑逐渐向外部扩展,用小刀横切维管束会发现里面均呈黑褐色,手轻轻挤压马铃薯会发现皮肉不分离。对于雨季较多,湿度较大的地区,薯块还会呈现灰黑色,不仅腐烂,还会发出恶臭味。用刀横切薯块会发现切染部位刚开始无色,之后在空气中暴露,很快就会变成偏红或者粉红。患病的马铃薯薯心常常是个黑洞。
04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方法
1、建立无病留种田
我们可以选用无病马铃薯进行种植,另外建立无病留种田,严格按照国家检疫标准选用抗病品种的马铃薯,另外,在种植之前用草木灰或者春雷霉素等提前进行拌种,浸泡晒干之后再进行播种。
2、轮播种植
我们在进行切块的时候,可以采取小整马铃薯播种,大大减少马铃薯患病概率。研究发现,小整薯播种比直接切块播种发病率降低80%左右,而且出苗率也提前了百分之80到90%,最后增产提高百分之20到30%。值得注意的是,小整薯最好用上一年,从田地里选出来的无,并且抗药能力良好的马铃薯收获期的时候,单独进行储藏。
3、选择优良品种进行种植
①我们在收获期的时候,需要仔细挑选健康的马铃薯,淘汰掉患病的马铃薯。
②另外,将选好的无病种薯放置阴凉的地方,2到3天之后入窖的时候再挑选一次。
③等到第二年,马铃薯出窖的时候再提出一次患病品种。
④出窖以后可以使用一些催芽素,把一些轻微病薯淘汰掉。
⑤等到切薯的时候再筛选一次,把外表无病症,但是切开以后有明显病症的病属剔除掉。
通过以上五次筛选,可以大大减少马铃薯患病概率。
4、适当的施加肥料
我们要安排合理的播种期,尽早播种,早点出苗,这样可以使幼苗生长期避开高温高湿的夏季。另外,马铃薯田要开深沟雨后及时清理沟里的积水,降低田间的湿度。科学的试驾,腐熟的甜,有机肥,另外要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适当的增加磷肥和钾肥,这样可以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能力。
结语:以上就是有关马铃薯黑胫病的相关介绍,研究发现,马铃薯黑胫病函与温度湿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储藏马铃薯的时候避免通风不良,高温高湿,要给细菌可乘之机。另外。储藏马铃薯的时间不要过久,尽早上市,这样才能使马铃薯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