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版]1.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structure):是指由两个或多个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和它们的连接部件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种类不多的,内能继续降低的、有规则的二级结构组合或二级结构簇或串,在多种蛋白质中充当三级结构的元件,称为超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的基本组合形式:αα,ββ和βαβ。
2.冈崎片段(Okazakifragment):在DNA复制中,后随链的合成是由DNA聚合酶合成的不连续、相对较短的DNA片段通过DNA连接酶连接而成的长链,此不连续、相对较短的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3.增色效应(Hyperchromiceffect):核酸发生变性时,摩尔吸光系数值升高的现象称为增色效应。
4.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是指聚合酶链式反应,它是DNA的体外酶促扩增,又称为无细胞分子克隆法。它的过程是首先使DNA变性,两条链解开,然后使引物模板退火,二者碱基互补配对;DNA聚合酶随即以4种dNTP为底物,在引物的引导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新链。重复此过程,DNA将以指数方式扩增。
5.葡萄糖-丙氨酸循环(glucose-alaninecycle):是指丙氨酸被释放进入血流传送到肝脏中,经转氨作用产生丙酮酸;又可以用于糖异生作用,形成的葡萄糖又回到肌肉中,以糖酵解的方式降解为丙酮酸。
6.RNA编辑(RNAediting):是指改变RNA编码序列的方式。包括U的插入和删除,C、A和G的插入,C被U取代或U被C取代,以及A转变为I等方式。7.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是指胞外信使(第一信使)与质膜中受体结合而产生的胞内物质,它们起着从质膜到胞内生化机器的信息转导者作用。已知第二信使有cAMP、cGMP、IP3(肌醇-1,4,5-三磷酸)、DAG(1,2-二酰基-sn-甘油)。
8.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是指NADH和FADH2上的电子通过一系列电子载体传递给O2,并利用所释放的能量使ADP磷酸化成ATP的过程。
9.β-氧化(β-Oxidation):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并生成含有两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较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肪酸,此过程称为脂肪酸的β-氧化。
10.多酶融合体(Polyenzymeconjugate):在动物细胞线粒体中,作用于脂肪酸β氧化的酶是由4种独立的、可溶的蛋白质彼此聚合组成的多酶复合体,即一个酶催化反应的产物成为下一个酶的作用底物。
11.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cycle):通过乙醛酸循环体将两分子乙酰辅酶A转变成草酰乙酸,并生成乙醛酸、苹果酸和琥珀酸的过程。
12.反馈抑制(feedbackinhibition):指许多小分子物质的合成是由一连串的反应组成的,催化此物质生成的第一步的酶,往往被它们终端产物抑制,这种抑制叫反馈抑制。
13.Western印迹(Westernblot):实验时先把蛋白质样品进行凝胶电泳分离,然后将凝胶板与硝酸纤维膜贴在一起,进行电泳转移,把凝胶上的蛋白质条带转印到纤维膜上,并相继用第一抗体、酶标第二抗体以及底物进行处理,只有含待测蛋白质的条带显示颜色。
14.别构调节(allostericregulation):有些酶分子在空间至少有两个不同的部位,一个为催化部位,一个为调节部位。某些物质可以与这种酶的调节部位相互作用而使酶分子构象发生改变,进而使催化部位受到影响,导致酶的催化活性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酶的别构调节,或称别位调节、变构调节。
15.尿素循环(Ureacycle):氨基酸在体内代谢时产生的氨,经过鸟氨酸再合成尿素的过程称为尿素循环(ureacycle),又称为鸟氨酸循环(Ornithinecycle)。
16.同义密码子(synonymouscodon):对应于同一种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称为同义密码子;色氨酸和甲硫氨酸密码子无同义密码子(简并性)。
17.重组修复(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