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以子之矛特异性靶向抗药性胶质母细
TUhjnbcbe - 2025/2/8 18:19:00

撰文丨小隐

责编丨酶美

#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脑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中致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病人确诊后5年以上存活率只有5%。大约有一半的胶质母细胞瘤和超过三分之二的II期和III期胶质瘤肿瘤中低表达DNA修复蛋白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MGMT的低表达因为其启动子发生甲基化修饰而使其表达受到抑制。

MGMT缺陷型(低表达)肿瘤最初对DNA甲基化剂替莫唑胺(TMZ)化疗敏感,但一段时间后会因为碱基错配修复(mismatchrepair,MMR)途径的变异而获得耐药性,本期Science报道了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开发的特异性杀死GBM细胞的新方法,题为:Mechanism-baseddesignofagentsthatselectivelytargetdrug-resistantglioma。研究利用了DNA修复酶MGMT的低表达特性。研究人员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学药物,以造成一个动态的DNA二次损伤,该损伤在健康细胞中可以通过正常表达的MGMT逆转,但在MGMT缺陷的癌细胞中缓慢演变成链间交联,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造成不依赖于碱基错配修复(MMR)的细胞死亡,因此对正常细胞毒性低,同时规避了由于MMR途径突变引起的抗药性,这一巧妙设计抗癌药物的策略可以推广到其他具有DNA修复缺陷的癌症中。

MGMT在维持DNA完整性的关键功能已被广泛研究,其主要功能是修复O6-甲基鸟嘌呤嵌入DNA,该嘌呤类似物与胸腺嘧啶而不是胞嘧啶的碱基配对,因此可以在复制DNA过程中引入突变。MGMT通过“自杀”机制修复这种插入碱基,它将甲基基团从受损的DNA转移到其受体位点的硫基团,也导致自身失活。

替莫唑胺TMZ目前被广泛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在生理条件下可转化为烷化剂,引起DNA中各种类型的损伤,其中大部分可通过碱基切除修复途径修复。然而,在MGMT低表达的GBM细胞中会积累TMZ诱导的DNA嵌合物,并通过错配修复(MMR)途径导致细胞死亡,但TMZ只适应于MGMT低表达的GBM中,因此,MGMT低表达是GBM和II级和III级胶质瘤对TMZ化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在大多数MGMT缺陷型GBM患者中,后期往往伴随对TMZ的失敏而导致肿瘤复发,这与编码MMR蛋白基因突变和超突变体的表型发展相一致。

KingsongLin等人在TMZ药物基础上,改造了一种利用GBM细胞中MGMT低表达的新化学分子药物KL-50,KL-50和TMZ具有类似的结构,但活性集团不同(见图1)。KL-50的插入首先会造成DNA的一级损伤,这种损伤能够在健康细胞中由正常表达的MGMT所修复,但在MGMT低表达的癌细胞中会缓慢积累,最终造成DNA的二级损伤,形成链内交联(interstrandcross-link,ICL),因为KL-50导致的链内交联速度足够缓慢(KL-50显示在治疗后8至24小时内引起最大ICL),足以使正常细胞修复大部分或所有原发性病变,因此药物应具有低毒性和特异性。形成的链内交联不能被MMR突变所回避,并导致细胞死亡,因此这种设计能够减少类似TMZ耐药性的产生。

图1,TMZ、KL50的化学结构、造成DNA损伤以及对MMR依赖性的示意图

作者首先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测试了KL-50对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表明KL50能够特异的杀伤MGMT缺陷细胞而且不依赖于MMR,这与TMZ依赖MMR不同,为了进一步揭示KL-50的抑癌机制,作者利用彗星实验(单细胞碱性凝胶实验)检测细胞中的DNA结构变化,发现KL-50处理过的细胞产生了显著的链内交联,而TMZ不能。对细胞进行细胞核染色发现,KL-50处理在MGMT缺陷细胞中激活了DNA损伤修复通路引起G2细胞周期停滞,此过程不依赖MMR,接下来作者又检测了KL50的细胞毒性,尝试了不同的剂量,整体而言KL50对正常细胞毒性在可接受范围。最后作者使用了体内和颅内癌细胞外植体模型验证了KL-50的对GBM癌细胞GBM的特异杀伤能力。

总而言之,林的方法巧妙利用了DNA修复缺陷,这一策略可拓展用于治疗其他癌症。具体而言:改良药物,使其造成DNA的初始损伤,该初级损伤能够被DNA修复能力强的正常细胞快速修复,但靶DNA修复途径缺陷细胞中不会被修复,并产生缓慢发展的继发性DNA毒性损伤从而引起癌细胞死亡。但要指出的是:该方法只适用于DNA损伤修复有缺陷的癌细胞,如此文中的MGMT低表达,同时这一药物真的进入临床应用还需要很多临床前期的实验验证。

原文链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子之矛特异性靶向抗药性胶质母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