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Varkud卫星核酶(VS)是已知的最大自裂核酶,也是最大的内切核酶。它存在于自然分离的Neurospora线粒体中,能将多聚体与核糖核酸特异性地切割成线性单体。自从近三十年前被发现以来,VS核酶一直是众多实验研究的主题。作者采用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VS催化动力学模型,扩展和统一了已有的实验数据,明确了催化构型,揭示了过渡态稳定的模式。这些发现拓宽了我们对RNA催化策略多样性的机制理解。
先睹为快
单位与作者
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DarrinM.York教授,
芝加哥大学JosephA.Piccirilli教授
研究靶点
VS核酶突变体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PDBIDs:4R4P,4R4V,5V3I)
计算方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Dynamics(MD)Simulations)
3D-RISM溶剂化模型计算(3D-RISMcalculations)
量子力学/分子力学自由能模拟(QM/MMfree-energysimulations)
计算软件
AMBER18,AmberTools15
计算流程
首先将VS核酶突变体的晶体结构(PDBIDs:4R4P,4R4V,5V3I)修改为相应的野生型核酶。接下来,在AMBER18软件对三个VS核酸结构进行ps的经典MD模拟。通过3D-RISM溶剂化模型计算,预测金属Mg2+结合位点。最后用量子-经典力学组合方法计算了催化反应的自由能,阐述VS核酶的催化机制。
Varkud卫星核酶
Varkud卫星核酶(VS)是已知的最大的自裂核酶,裂解方式与其他自裂解核酶相似(图1),通过内部紧靠剪切点的核苷酸上的2’-OH亲核取代剪切位点上的磷酸二酯键的5’-O,得到两个反应产物,分别为带有2’-3’磷酸二酯键的RNA和一个游离的5’-OH。已有相关研究报道了对VS核酶的三级结构和活性至关重要的碱基G和A,同时金属Mg2+离子可以稳定VS核酶结构,但Mg2+在活性部位的催化作用尚未确定。在本文中,作者对VS核酶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和实验研究,以表征其功能活性状态,确定其关键的催化过程。
图1.VS核酶催化反应示意图
图片来源:NatureChemistry
计算结果
作者利用目前三种可用的晶体结构作为出发点对WT核酶进行了MD模拟,以确保预测与起始状态无关,模拟结果如图2所示。图2a以相互作用图的形式描绘了沿着各种MD轨迹中的重要相互作用,根据图2a,基于不同晶体结构的模拟描绘了核酶特定活性位点相互作用的概率,其中每个催化关键元素(α,β,γ,δ)要么不存在,要么不支持有效催化,因此反映不了溶液中的活性状态。最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