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手把手教你应对DNA酶切实验会出现的意外
TUhjnbcbe - 2020/11/19 21:32:00

一些意外

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生

自信满满的考试却没拿到理想的分数

美好的假期被突如其来的工作打断

意外不惊奇

在意的是意外来临时该如何去面对

生活如此

实验又何尝不是呢

当DNA酶切出现意外时

您知道怎么去面对么?

不完全酶切或者完全切不开

可能原因?:内切酶失活

推荐解决方案:

1、查看内切酶的有效期;

2、确保内切酶储存在-20℃,再低于此温度,内切酶活性可能受影响;

3、避免多次冻融(不超过3次),建议使用冰盒储存或取放内切酶;

4、勿将酶储存于无霜冰箱或冰箱开门处:

可能原因?:酶切方案不佳

推荐解决方案:

1、按照内切酶供应商推荐的酶切方案及其所适用的DNA样本类型;

2、确保酶切反应中包含所需的添加物或酶辅因子(如DTT、Mg2+、ATP、活性腺苷甲硫胺酸);

3、使用随酶提供的酶切缓冲液。双酶切时,按供应商的推荐,需考虑兼容性及其它所需反应条件;

4、按照供应商推荐的最适酶切温度进行酶切,双酶切时若两种内切酶最适温度不一致,按顺序先进行较低温度酶切,再进行较高温度酶切;

5、确保酶切过程中不会因蒸发而使酶切体积减小,否则会使盐浓度增高,从而可能降低酶的活性

可能原因?:内切酶不恰当的稀释

推荐解决方案:

1、避免使用微量体积(0.5μL)内切酶进行酶切,保证足量日常储备,确保每个反应所加酶量准确;

2、勿将内切酶稀释于水或10×反应缓冲液中;

可能原因?:配制酶切体系不恰当

推荐解决方案:

1、在反应体系中最后加入内切酶,加入内切酶后轻弹混匀,确保内切酶不会因甘油密度而沉于管底;

可能原因?:酶切反应混合液中甘油过多

推荐解决方案:

1、酶切反应混合液中甘油浓度应5%,加入内切酶的量不超过总反应体积的1/10,尤其是对于双酶切;

2、避免因蒸发而使反应体积减小,从而导致甘油浓度增高;

可能原因?:酶切DNA浓度不合适

推荐解决方案:

1、酶切反应混合液中DNA浓度的最佳范围为20-ng/μL;

可能原因?:DNA污染

推荐解决方案:

1、通过离心柱纯化、酚氯仿抽提和乙醇沉淀去除残留的SDS、EDTA、蛋白、盐分、核酸酶,用70%冰冷乙醇漂洗DNA沉淀,以去除EDTA和盐分;

2、当酶切未经纯化的PCR产物时,PCR产物体积应不超过酶切总体积的1/3(如30μL酶切总体积中PCR产物体积不超过10μL);

3、如果DNA是经硅膜或树脂纯化,需00×g离心10分钟已去除残余粒子;

可能原因?:DNA中找不到内切酶识别序列

推荐解决方案:

1、重新检查DNA模板,或通过测序检查;

2、如果通过PCR引物引入酶切识别序列,确保引物序列包含酶切识别序列且5’端有4-8个保护碱基;

3、查看所用内切酶是否需要不止一个识别位点才能发挥完全活性,添加含识别序列的DNA寡核苷酸或亚精胺可提高那些至少需要两个识别位点内切酶的活性(如AarI、SfiI);

可能原因?:甲基化影响

推荐解决方案:

1、查看内切酶的甲基化敏感性。如果内切酶受识别序列甲基化影响,尝试用异裂酶或同裂酶替代(如MvaI替代EcoRII);

2、为了避免DNA的甲基化,在dam–/dcm–型大肠杆菌中复制质粒;

3、如果内切酶需要识别序列甲基化才能发挥功能(如DpnI、SgeI),在dam+/dcm+型大肠杆菌中复制质粒;

可能原因?:DNA结构影响

推荐解决方案:

1、对于超螺旋的质粒DNA,其酶切位点可能被包埋,使用经验证可消化完整质粒的内切酶,如有必要,适当加大酶用量(如每μgDNA5-10units酶);

2、对于线性DNA而酶切位点临近末端,检查完全酶切所需的额外碱基;

3、如果在质粒多克隆位点内进行双酶切,检查酶切位点临近序列,是否具有进行完全酶切所需的碱基数量,如果距离太近,两种酶切可能会互相影响;

可能原因?:水中有杂质

推荐解决方案:

1、将水离心(10min,00×g)以去除水中污染物;

2、做阴性酶切对照,以水代替酶以检测水中核酸酶和细菌污染物的影响;

3、推荐使用新鲜的无核酸酶、分子生物学级别的商品化水;

出现预期外的酶切条带

可能原因①:内切酶星号活性

推荐解决方案:

1、酶用量不要超过推荐用量,如有必要可适当减少酶用量;

2、避免过度长时间酶切;

3、使用推荐的反应缓冲液。低盐、不合适的PH、除了Mg2+外的二价阳离子可能引起星号活性;

4、确保酶切反应中甘油浓度不超过5%;

5、避免因蒸发而使反应体积减小,进而增大甘油浓度和盐浓度;

可能原因②:其它内切酶污染

推荐解决方案:

1、使用一管新酶或新缓冲液,不恰当的实验操作可能使内切酶或缓冲液被另一种内切酶污染;

可能原因③:其它DNA污染

推荐解决方案:

1、重新制备新的样本DNA;

可能原因④:DNA迁移缓慢

推荐解决方案:

1、在电泳前加入含0.2%SDS上样缓冲液后,将酶切DNA在65℃加热10分钟,可使与底物DNA仍结合的酶分离;

可能原因⑤:底物DNA中出现未预期的识别序列

推荐解决方案:

1、重新检查克隆策略及连接位点,DNA结构中新出现的识别序列可能被忽视;

2、通过Sanger测序检测DNA序列完整性。突变可改变模板中的识别序列;

3、甲基化可能影响酶切(如MboI受甲基化抑制,而DpnI需要甲基化);

出现弥散的DNA条带

可能原因?:DNA质量差

推荐解决方案:

1、通过电泳检测未酶切的DNA,如观察到降解则重新纯化DNA;

可能原因?:试剂污染

推荐解决方案:

1、如有必要,制备新的试剂,使用新的内切酶或者重新纯化DNA,不恰当的操作可能使反应组分被核酸酶污染;

可能原因?:DNA迁移缓慢

推荐解决方案:

1、在电泳前加入含0.2%SDS上样缓冲液后,将酶切DNA在65℃加热10分钟,可使与底物DNA仍结合的酶分离;

...................

好物介绍

FastDigest快速限制性内切酶

种快速内切酶任你选

使用一种统一缓冲液,无需担心缓冲液兼容性

5-15分钟快速酶切,节约时间

绿色缓冲液,无需单独添加上样缓冲液

酶切统一缓冲液与下游实验兼容,酶切后可直接进行DNA连接

让DNA酶切多一点惊喜,少一点意外,记得我们的紫色小管哦!

更多信息请访问

1
查看完整版本: 手把手教你应对DNA酶切实验会出现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