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松,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新药基金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1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1项、国家新药重大项目3项、科技基金4项。先后获得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兼任科技部创新药物重大专项生物药品组评审专家、国家发改委医药价格评审中心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中国酶工程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辽宁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沈阳市科技计划管理咨询专家、《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常务编委。
生物催化以酶为核心,为各行各业提供可持续生产技术,促进了“绿色化学”的发展。在制药行业中,生物催化主要被用于合成结构复杂并具有单一构象的手性药物。目前市售的数千种合成药物中,30%以上为手性药物,如重磅药物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西他列汀等,它们的生产工艺均涉及生物催化技术。
很多的手性醇与手性胺是重要的手性药物中间体,近年酮还原酶、转氨酶家族的研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被广泛用于制药工业领域;生物催化在碳氢键活化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传统催化难解的诸多问题;多酶级联反应能够在反应过程中控制或改变不利的反应平衡,实现药物的高效和绿色生产;此外,化学酶法为药物合成提供了更多元的合成路线。生物催化在手性药物合成中取得的突破还有很多,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就以上所提及的方面作如下综述。
1碳氧双键的还原
在有机合成中,手性醇是一类重要的合成砌块,酮还原酶可不对称还原前手性酮获得高立体选择性的手性醇。由于酮还原酶的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理论值可为%),受到制药行业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