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
TUhjnbcbe - 2021/1/8 1:15:00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1.1发酵技术常用菌种

酿造果酒

酿造果醋

制作腐乳

制作泡菜

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毛霉

乳酸菌

生物学分类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代谢类型

异养兼性厌氧

异养需氧

异养需氧

异养厌氧

发酵条件

前期需氧,

后期不需氧

一直需氧

一直需氧

无氧

2.1培养基

划分标准

培养基种类

特点

用途

物理性质

液体培养基

不加凝固剂

工业生产

半固体培养基

加凝固剂

如琼脂

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分类鉴定

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分离、鉴定,活菌计数,保存菌种

化学性质

天然培养基

含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

工业生产

合成培养基

培养基成分明确(用化学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成)

分类、鉴别

用途

选择培养基

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如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

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用于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

鉴别培养基

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伊红—美蓝培养基可鉴别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并带金属光泽)

2.2无菌技术

类型

方法

对象

消*

巴氏消*

牛奶等不耐高温液体

紫外线

接种室

化学药剂(酒精)

接种者双手

灭菌

灼烧灭菌

接种环(针)

干热灭菌

玻璃器皿(如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

高压蒸汽灭菌

培养基

2.3纯化大肠杆菌: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2.4菌种保存

临时保藏法

甘油管藏法

适用对象

频繁使用的菌种

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

培养基类型

固体鞋面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温度

4℃

-20℃

2.5划线分离操作中灼烧的目的

目的

第一次灼烧

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每一次划线之后

每次划线之前灼烧

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划线结束灼烧

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或感染操作者

3.1菊花茎的组织培养、月季的花药培养

3.2植物激素与组织培养(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一)使用顺序

使用顺序

实验结果

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

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同时使用

分化频率提高

(二)用量比例

生长素用量/细胞分裂素用量

实验结果

比值高

利于根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比值低

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比值适中

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4.1加酶洗衣粉的去污机理

种类

洗涤原理

洗涤的物质种类

蛋白酶

蛋白质→小分子肽+氨基酸

血渍、奶渍等

脂肪酶

脂肪→甘油+脂肪酸

食用油渍、人体皮脂、口红等

淀粉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等

来自面条等的污垢

纤维素酶

使纤维的结构变得蓬松

棉纺织品的表面浮毛

4.2纤维素、果胶

纤维素

果胶

不同点

①基本单位:葡萄糖

②分解所需的酶:纤维素酶

①基本单位:半乳糖醛酸

②分解所需的酶:果胶酶

相同点

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②都不溶于水

③都参与植物细胞壁的组成

4.3纤维素酶、果胶酶都是复合酶

纤维素酶

果胶酶

组成

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

果胶酯酶等

作用

纤维素在C1酶、Cx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纤维二糖,纤维二糖再在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

将不溶性的果胶分解为

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

本质

都是蛋白质

4.4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

直接使用酶

固定化酶

固定化细胞

制作方法

化学结合法固定化、物理吸附法固定化

包埋法固定化

是否需要

营养物质

催化反应

单一或多种

单一

一系列

反应底物

各种物质

(大分子、小分子)

各种物质

(大分子、小分子)

小分子物质

缺点

①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易失活

②难回收,成本高,影响产品质量

不利于催化一系列酶促反应

反应物不易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

反应效率下降

优点

催化效率高、

耗能低、

低污染

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

②可以重复使用

成本低、

操作容易

5.1细胞内DNA复制、体外DNA扩增

细胞内DNA复制

体外DNA扩增(PCR)

解旋

在解旋酶作用下边解旋边复制

80~℃高温解旋,双链完全分开

解旋酶、DNA聚合酶

TaqDNA聚合酶

引物

RNA

DNA或RNA

温度

体内温和条件

高温

相同点

①需提供DNA模板

②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③子链延伸的方向都是从5’端到3’端

6.1植物有效成分的三种提取方法比较

水蒸气蒸馏法

压榨法

萃取法

原理

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成分携带出来

通过机械加压,

压榨出植物有效成分

使植物有效成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后就可获得植物有效成分

步骤

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过滤

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

再次过滤

粉碎、干燥→

萃取、过滤→浓缩

适用范围

适用于提取玫瑰精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的提取

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的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

优点

简单易行,便于分离

成本低,保持原料原有结构和功能,常温下不发生化学反应,质量提高

出油率高,

易于分离

不足

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

分离较为困难,

出油率相对较低

有机溶剂处理不当会影响植物有效成分质量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小小小十二

赞赏不要超过早饭钱哦~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