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每日一练附答案解
TUhjnbcbe - 2021/1/10 3:16:00

1.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靶腺功能减低时,最好的方法是下列哪种

A、代谢状态的测定

B、靶腺激素的测定

C、促激素的测定

D、测定游离的靶腺激素

E、影像学检查

2.下列关于酶促反应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B.反应速度不受物质浓度的影响

C.底物饱和时,反应速度随酶浓度增加而增加

D.在最适pH下,反应速度不受酶浓度影响

E.反应速度不受酶浓度的影响

3.反映糖尿病病情控制的指标是

A.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B.尿糖

C.血清胰岛素水平

D.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E.血清胰岛素细胞抗体

4.从污染物直接排入环境后,理化性质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是

A.可吸入颗粒物

B.光化学烟雾

C.酸雨

D.过氧乙酰硝酸酯等

E.甲基汞

5.下列关于酮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B.合成原料是丙酮酸氧化生成的乙酰CoA

C.酮体是肝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

D.主要在肝的线粒体内生成

E.酮体只能在肝外组织氧化

6.早期发现疾病的主要方法是

A.筛查

B.普查

C.定期健康检查

D.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

E.自我检查

7.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A.吸烟

B.体力活动过多

C.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

D.酗酒

E.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

8.下述二手烟的特点错误的一项是

A、又称被动吸烟

B、为环境烟草烟雾暴露

C、是吸入卷烟产生的烟雾

D、每周至少有1天暴露在烟草烟雾中30分钟

E、不到一天者不计入二手烟暴露

9.左心衰发展至全心衰,下列哪项临床表现描述是错误的

A.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B.发绀明显

C.咯血减少

D.肺瘀血加重

E.P2减弱

10.临床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

A.治疗组服用研究药物,对照组服用安慰剂

B.两组研究对象互不熟悉

C.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均不知道分组情况和接受的治疗措施

D.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均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

E.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均不知道研究药物的性质

答案解析:

1.C

解析原发性和继发性靶腺功能减低,原发性靶腺功能减低时,靶腺本身存在病变,此时促靶腺激素水平是正常或升高,但靶腺反应低下或无反应。继发性靶腺功能减低时,靶腺本身没有病变,功能正常,但促靶腺激素缺乏或低下,故导致靶腺功能低下。所以测定促激素水平可以鉴别。

2.C

解析:酶促反应调节中,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双重效应,并不是越高反应速度越快,高温可能引起酶变性失活,反应速度会降低,所以A错误;在一定的酶浓度下,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增加,直到酶完全被饱和,达到最大反应速度;底物饱和时,反应速度随酶浓度增加而增加,在最适pH下,反应速度仍然会受酶浓度影响。此题正确答案为C

3.A

解析: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是确诊糖尿病的指标,当然这也是反映病情控制的最佳指标。

4.A

解析: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物理和化学性状都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如汞、S02、可吸入颗粒物、NOx、CO、CO2等。由一次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一次污染。如果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形成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也称继发性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酸雨、甲基汞、过氧乙酰硝酸酯等。由二次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二次污染。二次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通常比一次污染物严重。

5.B

解析:酮体生成以脂肪酸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为原料,主要在肝线粒体由酮体合成酶系催化完成。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是肝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

6.A

解析:早期发现疾病可通过普查、筛检、病例发现、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自我检查等方法实现,筛查是早期发现疾病的主要方法。

7.A

解析: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40岁男性、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肥胖等。

8.D

解析应是每周至少有1天以上,每天至少15分钟暴露与烟草烟雾中

9.D

解析:酶促反应调节中,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双重效应,并不是越高反应速度越快,高温可能引起酶变性失活,反应速度会降低,所以A错误;在一定的酶浓度下,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增加,直到酶完全被饱和,达到最大反应速度;底物饱和时,反应速度随酶浓度增加而增加,在最适pH下,反应速度仍然会受酶浓度影响。此题正确答案为C。

10.C概念型题,直接记忆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每日一练附答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