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个质粒需要多久?
答曰:顺利的话从头到尾也不会超过一周。
但是在“顺利”之前要经历些什么是只有做过的人才知道的暗无天日想几个月前,刚开始构建质粒,当时以为容易的很,于是单枪匹马雄赳赳气昂昂的进行,从引物设计、PCR扩增目的基因、酶切、连接、转化到最后挑单克隆提质粒去测序,到不行直到.....测序结果出来,这TM全是假阳性啊,我呵呵了感觉心脏骤停,于是之后的几个月开始排除各种问题,在连接不上和假阳性的边缘旋转跳跃卒……最后的最后,排除重重大BUG、小细节,终于在两周内把我的十几个质粒构建好,主要用的还是双酶切和同源重组的方法,下面是实验室小菜鸟是如何作死之双酶切法篇。
引物设计引物设计前,我们需要了解质粒的序列和图谱。以pLVX-Puro为例,我们最需要了解的有:酶切位点、标签以及抗性。1、酶切位点选择启动子后面的MCS区的酶切位点,需要确认的有(1)酶切位点在质粒上是单酶切.(2)在目的基因上不能有所选择的酶切位点.(3)为了避免载体自连要确保两个酶切位点产生的黏性末端不能互补。(4)两个酶切位点不能离的太近,至少不小于5bp,隔得远一点质粒酶切的时候效果更好。如图质粒我选择的就是实验室最常用的Xhol和EcoRI两个酶切位点。2、根据需要选择带各类标签的载体。如果载体上不带蛋白标签,并且你需要的标签比较小(比如HAtag,只有十几bp)可以直接通过引物把标签连到载体上。3、抗性,主要有氨苄抗性和卡那抗性,小心别用错抗生素啦,不然当然啥也长不出来啦了解了这些之后,可以设计引物了,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一款引物设计软件,嗯,我用的是VectorNTI。设计引物时,在目的基因引物的5’端加上酶切位点,重头戏来了!!!!你以为加上酶切位点就完事儿了吗?知道保护碱基怎么加要加几个够用不?不加保护碱基后果很严重!做个比喻,如果你的目的基因是根筷子,那么从中间掰肯定容易掰断,但是你从一端掰就难的多,所以加保护碱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限制酶工作的时候“省力”。事实上,关于要加几个保护碱基才能省力,查查你限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