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感觉界面很简单,同时我们可以点击左下角的红色图标,将其转换为中文。
下面以人TP53基因为例介绍。从NCBI上下载TP53的编码区(CDS)区后,点击NewDNAFile,将序列复制进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因为导入的序列是线性而非环状的,因此默认Linear,在FileName里面可以输入我们的基因名TP53,点击OK即可,界面如下:
最下面有工具栏选项Map(图谱)即是当前所展示的界面,点击sequence则会显示其序列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如下图:
Enzymes是酶切位点设置,点击进去界面如下:
在这里,点击Noncutters,就是该序列不被哪些酶所识别,这是在构建质粒时需要考虑的,这里将以TP53基因克隆进pEGFP-C1载体为例,来讲解酶切位点的选择以及引物的设计。(本次笔者分别讲解传统的构建质粒方法,以及目前常用的同源重组的方法。)
首先从snapgene软件中选择pEGFP-C1载体,选择File→Import→Snapgeneonlinesequences,界面如下,在其中搜索pEGFP-C1:
接着点击Import,即可得到其载体信息:
在最右边的面板,是对该载体的一些相关描述,可以勾选DescriptionPanel,使其显示或者隐藏。
对目的基因TP53进行酶切序列分析,看其不能被哪些酶切割,而载体可以被这些酶识别切割。
接着,选择Enzymes→HideEnzymes即可将所有酶切位点隐藏,点击Enzymes→ChooseEnzymes,在搜索框检索BamHI和EcoRI,点击ok即可得到下图(只要是载体上有该酶切位点但序列里面没有即可)。
该例中笔者就选择BamHI和EcoRI为酶切位点,对载体进行双酶切。利用软件将TP53基因插入该载体,由于氨基酸是由密码子编码的,一个密码子由3个碱基构成,在构建载体时需要考虑目的基因插入载体后是否会发生移码,如果发生移码需要在设计引物时加入适当个数的保护碱基。
EcoRI识别的序列为GAATTC,且TCT编码一个氨基酸(S),如果直接在EcoRI所识别的序列GAATTC如下后面插入目的基因的话,会造成目的基因发生移码突变,因此,在酶切位点前后各加一个保护碱基(百度保护碱基表),GGAATTCC,然后加上设计好的引物即可,在随便一个位置插入目的基因,这里在GAATTC后面插入以模拟真实的克隆情况,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时是由于EGFP具有起始密码子,因此在设计上游引物时去掉目的基因上的ATG,选择EditInsertBases,将目的序列插入即可,如下图:
选取目的基因上下游15到30个碱基,进行引物添加,先选取一段序列,如下图蓝色部分:
随后点击上方菜单栏Primers→Addprimer,出现如下界面,因为选取的是上游,所以点击TopStrand,分别出现如下界面:
在Primer选项(红色标记部分),可以对引物进行命名,在Insertions这个选项,插入氨基酸或者酶切位点,这里选择EcoRI,并且在酶切位点前后加上保护碱基,一方面是为了引物更好的与模板结合,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发生移码突变。如下图蓝色框中的红色字母即为保护碱基。接着点击最下方AddPrimertoTemplate,即可将引物添加到模板上了。
随后添加下游引物,操作与上游一样,设计好的引入如下图: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在设计上下游引物时,无论载体上的标签在C端还是N端,都需要考虑移码的问题!!!
以上是传统的质粒构建引物设计方法,接下来介绍利用同源重组构建载体时设计引物的方法,依旧以TP53基因为例,简单说一下同源重组的原理:在设计引物时,在引物的前面加上一段与载体同源的序列,即同源臂。随后利用RCR的方法将这段同源区段加入目的基因两端,在同源重组酶的作用下,将目标载体与目的基因进行连接。将目的基因插入到酶切位点之后,这个与上面的传统方法相同,也需要考虑移码问题,但一般将其直接插入在3的整数倍的密码子后面,这样就不需要再插入额外的碱基了。同源区选择15到25个碱基,如下图:红色标记的碱基即为载体上的序列,即同源臂:随后的操作与传统方法的步骤一样,得到的上游引物如下图:在设计下游引物时需要注意的是,EcoRI和BamHI会将其中间的序列切除,因此在设计下游引物时,可以将目的基因终止密码子之后及BamHI之间的序列删除之后再添加同源臂,如下图紫色序列部分即为需要删除的序列:选中这段序列,点击Edit→cut,即可将这段序列删除。之后的操作与正向引物一样,得到的引物如下图:后面就可以合成引物,构建目的基因了,是不是觉得还是挺简单的。其实Snapgene还有很多功能,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尝试去挖掘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