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酶制剂检测影响因素的分析
TUhjnbcbe - 2021/5/6 20:02:00
酶制剂检测影响因素的分析

随着生物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和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生物酶制剂诞生并用于各产业链。尤其在饲料、食品、医药、淀粉糖、皮革、植物提取等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今,各酶制剂应用行业对酶制剂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优中择优。控制产品质量,首要关卡就是对酶制剂的定量分析——酶活性检测。由于酶制剂种类多,酶活定义和检测标准多样,从而导致酶制剂检测结果的多样性。即使是在检测方法和酶活定义一致的情况下,检测结果也会存在差异。本文主要针对影响酶活性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便于行业人员的了解及交流。

1.酶的称样量、稀释倍数、酶的浸提时间、酶液放置时间等因素

酶的称样量

若称取5g和0.1g(尤其是均匀度差的酶,例如复配酶)同样是稀释定容至50ml,再稀释至合适倍数(总的稀释倍数相同)测定,所得结果不同。

酶的稀释倍数

酶的稀释倍数不同,测定结果差异很大。实验发现:酶液稀释倍数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导致检测值偏低。对同一个酶,要想得到相对稳定的结果,需要固定称样量和稀释倍数。

酶的浸提时间

有些酶的浸提时间过长、酶液放置时间过长(尤其是对缓冲液耐受性差的酶)会导致检测结果偏低。对于水溶性酶,混匀后可立即测定;非水溶性酶浸提半小时,稀释好后应尽快测定。还有些酶浸提液的pH值会偏离原来缓冲液的pH值,需校正pH后再测定。

2.底物

检测方法中一般会注明检测所用的底物,底物不同,检测结果会有差异。如国标GB-中规定木聚糖酶检测底物为sigma公司产品X(来源于燕麦的木聚糖),但该底物已停产。现在通用的底物是sigma公司X(来源于榉木的木聚糖),检测的结果是燕麦底物的1/2——2/3左右(不同企业不同酶的换算系数有所差别)。

3.显色剂

蛋白酶检测中的福林酚显色剂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测定碱性蛋白酶活力时加入显色剂后要马上摇匀,防止显色剂在碱性条件下被破坏而影响显色。植酸酶的显色剂有时会出现不显色的情况,此时需重新配制,具体原因不明。

4.标准曲线

标准品纯度和干燥程度会影响标准曲线,间接影响酶活。标准品纯度越高,越干燥,实际称样量与理论值越接近,做出的标曲准确性更高;标曲的R2值越接近于1,截距越小越准确。

5.检测用器皿的清洁程度,仪器校正与否

仪器使用是否科学都会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在做实验前,必须矫正仪器,保证实验用具干净,操作流程科学规范,尤其是微量检测要特别注意。

6.储存条件和酶制剂本身的稳定性

不同的储存条件也会导致酶活检测结果的差异,南方高温条件会使某些温度敏感型酶活力降低。高湿条件下,如果袋口密封不严,会导致酶制剂的含水量猛增,同等质量的样品中实际的含酶量降低,测定结果要低于北方低温干燥环境下的酶活。

7.实验环境的影响

实验室温度,湿度,以及多个不同实验领域共用一个实验室都会影响酶的检测结果。实验室湿度过高会影响酶的称重(尤其是夏季的南方地区,对水溶型酶的影响较大),导致实际酶重偏低,检测结果也低。实验室温度过高,对一些低温检测条件的酶影响较大。不同实验领域的试剂相互影响,尤其是具有挥发性的试剂以及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残留液,会导致象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氧化氢酶等利用氧化特性来检测酶活的结果不准确。

1
查看完整版本: 酶制剂检测影响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