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传统的抗癌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然而,肿瘤易产生复发和转移,严重限制了抗癌治疗效率。近年来,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开展抗肿瘤免疫治疗,为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单独免疫治疗的效果较差,其主要原因在于肿瘤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并存在免疫逃逸机制,抑制了体内抗肿瘤免疫的产生。
近日,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刘又年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ngew.Chemie杂志发表题为:ArtificialEnzyme-CatalyzedCascadeReactionsforAntitumorImmunotherapyReinforcedbyNIR-IILight的研究论文。中南大学刘又年教授团队提出利用人工酶的催化级联反应开展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人员首先设计制备了一种具有近红外二区(NIR-II)吸收的Cu2-xTe纳米粒子。研究发现,Cu2-xTe纳米粒具有谷胱甘肽氧化酶(GSHOx)和过氧化物酶(POD)双重模拟酶活性。这些纳米粒具有与生物酶完全不同的结构,但模仿了生物酶的催化活性,因此也被称为“纳米酶”,它们比天然酶更容易制备,并且更便宜且更稳定。因此成为“催化免疫疗法”的热门候选。在NIR-II光照下,Cu2-xTe纳米粒的酶活性可以被进一步增强。通过Cu2-xTe纳米粒的双重酶催化级联反应,有效促进了肿瘤细胞内谷胱甘肽的氧化,并产生羟基自由基,提高瘤内氧化压力。细胞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Cu2-xTe人工酶促进了肿瘤细胞凋亡和释放肿瘤相关抗原,并通过氧化压力重新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抗肿瘤免疫。该治疗策略不仅有效消除了原发性肿瘤,同时可以有效抑制远端转移瘤的生长,并降低了肿瘤复发。总的来说,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NIR-II光控人工酶,并首次将人工酶应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开辟了催化免疫治疗的新方向。
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