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师生见面会/
LIFESCIENCES
为深入推进学院的学术建设,开拓学生的视野,生科院于3月18日上午10点半,在教室举办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育计划师生见面会。本次宣讲会荣幸邀请了吴琳梅、陈亚莉、彭湃、戴倩、周猛、周可成等生科院的优秀导师进行宣讲,全体19级,20级的同学参加了见面会。下面让我们目睹生科院导师的风采,感受生科院大家庭的魅力吧~
LIFESCIENCES
WULINMEI
吴琳梅
个人经历:
.07-至今
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系,讲师
.09-.06
浙江工业大学,硕博连读
科研领域:
主要从事粘土矿物基纳米结构设计、表界面关系研究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矿物基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其结构控制
矿物基纳米材料—生物表界面处理
酶/药物的纳米矿物载体
近期研究:
探索粘土矿物纳米材料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兹海默症上的应用
CHENYALI
陈亚莉
个人经历:
.04-至今
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04-.08
WashingtonUniversityinSt.Louis,SchoolofMedicine博士后
.09-.0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
.09-.06
华东师范大学,理学硕士
.09-.06
上海师范大学,理学学士
科研领域:
肿瘤耐药与转移是肿瘤复发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工作集中在肿瘤耐药复发的分子机制研究,包括化疗诱导儿童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并诱导形成保护性的骨髓微环境的分子机制,以及胰腺癌躲避ERK靶向药物治疗的分子机制。后期将继续围绕肿瘤发病与耐药方向从分子机制,细胞水平以及微环境互作等多层次展开深入研究。
PENGPAI
彭湃
个人经历:
.01-至今
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09-.11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项目副研究员
.09-.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导师:李涛教授)
.09-.07
河南师范大学,学士
科研领域:
基于框架核酸的活体原位传感及成像技术研究;
基于DNA的重大疾病诊断新策略和新技术研究;
基于结构性与功能性DNA纳米技术的逻辑门及逻辑电路研究
DAIQIAN
戴倩
个人经历:
.09-至今
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院,校聘副教授
.09-.09
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学专业博士;
.12-.09
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助理;
.09-.06
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学士
科研领域:
基因表达调控与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其中转录水平的调控最为复杂,若发生错调会导致多种疾病。本课题组致力于运用ChIP-seq,RNA-seq,4C-seq等高通量测序方法结合生物学信息方法探究转录调控在发育及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理,探寻与发育和疾病相关的关键性因子及调控网络,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ZHOUMENG
周猛
个人经历:
.01-至今
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院,校聘副教授
.04-.01
金斯瑞,高级科学家
.12-.11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09-.10
东南大学医学院,博士
.09-.07
蚌埠医学院,学士
科研领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的治疗高危恶性血液病的选择之一,也是唯一有治愈可能的治疗手段。Allo-SCT其治疗效果主要归功于供体来源同种反应性abT细胞(AlloreactiveTcell,Allo-T)识别并杀伤leukemia,介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raftversusleukemia,GVL)。然而,GVL耐受仍然是Allo-SCT后leukemia复发的主要原因。我们以对GVL敏感的慢性期CML以及GVL耐受的急变期CML为研究模型,探讨1:Allo-T介导GVL的相关机制;
决定GVLsensitive或者GVLresistance的leukemia内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
ZHOUKECHENG
周可成
个人经历:
-至今
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08-.10
赫尔辛基大学医学院,博士
.09-.07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硕士
.09-.07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学士
科研领域:
本课题组主要利用基因编辑、活细胞成像、代谢组学分析等技术,致力于揭示肿瘤发展过程中代谢物、关键酶和关键转运蛋白的功能和分子机制。肿瘤代谢重编程调控着药物易感性,也是引发耐药的重要机制。为此,本课题组对潜在肿瘤代谢关键分子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即从已经上市的药物中,运用高通量筛选平台,得到具有抗癌效应的药物,随后进行体外体内实验多维度验证,其中竞争的焦点在于新药筛选,低耗、高效率筛选出新药是问题的核心,其目标是缩短新药发现的成本和时间。同时,本课题组对肿瘤数据库进行挖掘和分析,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对现有的实验数据、药物筛选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整合和预测,利用计算机语言Python和自动化移液器辅助数据分析和实验流程高效率的研发。
生科学子有话说
张付婷:
习主席曾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机遇属于勇于创新者。对于生物科学专业,创新思想是极其重要的,而尽早进实验室,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学习前沿科学和操作技巧,对未来的发展颇有益处。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创新不松劲,排除艰难险阻,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创新,进入实验室将会开启我们的第一步。
陈漫漫:
创新才能进步,创新才能改变。通过参加此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育计划师生见面会,我对科研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来科研并没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一个科研项目成功也需要一步步地实践与总结。正如老师所说,科研需要有三心:好奇心、专心、恒心。有了好奇心才有进行下去的动力;有了专心才有成功的保证;有了恒心才有坚持下去的勇气。通过科研,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造福人类,意义非凡!
汪志伟:
在这次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会上,老师们的个人经历展现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各位老师一一展现自己的专业所长,表现出了帮助我们提升科研技能的热情,在这次交流会中我也有所收获。
张锦程:
导师们和蔼可亲,通过各自独具风格的自我介绍,让我们见识到了老安医的师资力量,年轻有为的青年导师们用他们沉稳有力的话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赛龙:
通过参加本次讲座,我领悟到了科学的魅力,也感受到了莘莘学子对学习无限的热情,这让我深深感觉到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与不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道路是漫长的,但也是痛并快乐着的,学习很累,但结果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结语本次师生见面会让在座的同学们都受益匪浅,大家从中也都有所启发和思考。前方的道路渐渐明晰,同学们也明白了机会一直在身边,未来需要自己掌握。导师们的优秀,也坚定了同学们那颗积极向上,愿为生科院争光的心。相信在导师们的引领下,同学们一定能逐步培养并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学习做好铺垫。最后,小科也要感谢导师们的分享,同时祝导师们在科研的道路上越来越好越走越远,生活上事事顺心,祝生科学子们顺风扬帆,学业有成~
绽放青春年华,谱写生命之歌
策划|吴珊珊
文字及图片|安医大生科院
排版|叶静
责任编辑|叶静
编辑|吴珊珊
审校|贾伟华
共青团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委员会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