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生物化学彩色笔记第3章酶
TUhjnbcbe - 2021/6/15 21:34:00

第三节酶

一、酶的催化作用

本质----蛋白质,有催化作用。

1、酶分为:单纯蛋白质的酶和结合蛋白质的酶;清蛋白---单纯蛋白质的酶---无辅助因子。

2、体内结合蛋白质的酶----多数

结合蛋白质酶: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辅助因子分为辅酶、辅基;辅酶和酶蛋白以非共价键结合,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牢固,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酶蛋白----决定酶反应特异性。

结合蛋白质酶:酶蛋白:决定酶反应特异性

辅助因子:辅基:金属离子,结合牢固

辅酶: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结合不牢固,参与反应,起载体作用

3、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局部空间结构。

必需基团:分为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酶的活性所必须,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对于结合酶来说,辅酶或辅基参与酶活性中心的组成。

处于酶的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不参与酶活性中心的组成。

4、酶促反应--高效催化--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高度特异性;可调节性。

二、辅酶与酶辅助因子

(一)维生素与辅酶关系

B1(硫胺素)、B2(核*素)、B3(烟酸)、B5(泛酸、CoA)、B6(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B7(生物素)、B11(叶酸、四氢叶酸)、B12(钴胺素)。

★记忆:1(B1)脚(焦磷酸硫胺素)踢(TPP),2(B2)皇(磺素腺嘌呤二核苷酸)飞(FAD),单(*素单核苷酸)波段(FMN),酶1PNAD,酶2PNADP---烟酰胺(维生素PP),VB5辅酶A、泛酸(遍多酸)来,VB6醛(磷酸吡哆醛---转氨酶的辅酶)来到,VB11叶酸、四氢叶酸;B12钴胺素。

一碳单位---四氢叶酸---叶酸。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

1、米氏方程V=Vmax[S]

Km+[S]

Km: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S],亦称米氏常数。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与酶浓度无关。Km值越小,亲和力越大。

2、酶促反应的条件:①PH值:一般为最适为7.4,胃蛋白酶1.5,胰蛋白酶7.8。

②温度:37-40℃,与反应进行的时间有关。

③合适的底物。

四、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抑制作用竟K大,非V小,反竟都小

1、可逆抑制: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Km增大,Vmax不变。

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Km不变,Vmax降低。

反竞争性抑制:Km减小,Vmax降低。

2、酶原激活:无活性的酶原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1)盐酸(H+)可激活的酶原:胃蛋白酶原

(2)肠激酶可激活的消化酶或酶原:胰蛋白酶原

(3)胰蛋白酶可激活的消化酶或酶原:糜蛋白酶原

(4)其余的酶原都是胰蛋白酶结合的

3、同工酶:催化功能相同,但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各不相同的酶。LDH(乳酸脱氢酶)分5种:心→LDH1/LDH4;骨骼肌→LDH3;肝→LDH5。

核酶:RNA。

4、变构调节和共价修饰都是酶的快速调节;酶的诱导和阻遏是酶的缓慢调节。

共价修饰以放大效应调节代谢强度为主;变构调节以影响关键酶使代谢发生方向变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物化学彩色笔记第3章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