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也是极好看的,别让广告溜走)
农信传媒
为探究链霉菌JD所产环己酰亚胺类活性物质农抗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作用机制,江西农业大学应用微生物研究所采用不同浓度(0.46、0.63、1.26、2.53、4.00、5.06μg/mL)农抗作用纹枯病菌,检测了纹枯病菌菌丝细胞膜透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组荧光染料碘化丙啶(PI)染色呈现明显荧光,胞外电导率增加,菌丝总脂质含量降低,表明活性物质处理增加了纹枯病菌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膜结构遭受破坏。低浓度(0.63μg/mL)农抗处理,病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显示为了减少氧化损伤,病原菌抗氧化系统开始作用。随着农抗浓度增加,菌体SOD、CAT、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受到抑制,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说明菌丝体内抗氧化系统被破坏,膜脂质过氧化损伤严重,菌体生长受到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农抗对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有效破坏水稻纹枯病菌菌丝体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致使胞内物质外泄,脂质含量减少,严重破坏菌体抗氧化系统,从而导致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体生长被抑制甚至死亡,进而达到抑制真菌病害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链霉菌JD的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截至年4月15日,在我国登记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农用抗生素共有6种,分别是井冈霉素、申嗪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四霉素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其中春雷霉素、四霉素均为与三唑类药剂的复配剂)。
免责声明
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农信传媒法律顾问:李德均(德衡律师集团律师)
◆探微知理防病害,群贤论道石家庄!权威杀菌剂会议隆重召开,群星璀璨,百家争鸣
◆SDHI杀菌剂的黑马联苯吡菌胺,未来在小麦和玉米上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从国际农化行业的战略格局看中国农化企业的发展之路
◆九大类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分析,建议逐步淘汰“沉默”的农药品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