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初速度的影响呈矩形双曲线
(1)底物浓度很低时,反应正比上升
(2)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量时,表现为缓慢上升的曲线
(3)当所有的酶都结合了底物,呈饱和状态时,达到了该反应的最大速度Vmax
2.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符合米氏方程,米氏方程中的Km是酶促反应的常数
(1)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2)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只与酶的结构、底物和反应环境有关
(3)Km值可以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Km值越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反之越大
3.不可逆抑制
(1)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通过共价键结合
(2)有机磷化合物能抑制以羟基为活性中心的酶;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抑制以巯基为活性中心的酶
(3)有机磷化合物中*: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必需基团丝氨酸的羟基结合;造成乙酰胆碱蓄积;引起迷走神经过度长久兴奋;用解磷定解*。
4.竞争性抑制
(1)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2)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与底物的浓度比例
(3)Vmax不变,表观Km增大
(4)磺胺类药物的原理: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结构相似,竞争二氢蝶酸合酶,阻断二氢叶酸合成
5.非竞争性抑制
(1)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
(2)表观Km不变,Vmax降低
6.反竞争性抑制
(1)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
(2)表观Km减小,Vmax降低
竞争性
非竞争性
反竞争性
结合部位
酶的活性中心酶活性中心外必需基团酶-底物复合物表观Km增大不变减小Vmax不变降低降低1.已知某酶Km值为0.05mo/L,欲使其所催化的反应速率达最大反应速率的80%时,底物浓度应是多少?
A.0.04mol/LB.0.05mol/L
C.0.1mol/LD.0.2mol/L
E.0.8mol/L
2.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酶促反应动力学的特点是
A.Km值增大,Vmax不变
B.Km值降低,Vmax不变
C.Km值不变,Vmax增大
D.Km值不变,Vmax降低
E.Km值和Vaxm均降低
3.已知某种酶的Km值为25mmol/L,欲使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50%,该底物浓度应为
A.12.5mmol/B.25mmol/L
C.37.5mmol/LD.50mmol/
E.75mmol/L
4.磺胺类药物能竞争性抑制二氢蝶酸合酶是因为其结构相似于
A.对氨基苯甲酸B.二氢蝶呤
C.苯丙氨酸D.谷氨酸
E.酪氨酸
5.一个简单的酶促反应,当[S]≤Km
A.反应速度最大
B.反应速度太慢难以测出
C.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D.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变
E.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降低
6.下列关于酶的Km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反应速度达到最大速度时的底物浓度
B.不能反映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C.对有多个底物的酶,其Km值相同
D.对同一底物,不同的酶有不同的Km值
7.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点是
A.Km值不变Vmax降低
B.Km值不变Vmax增加
C.Km值增高Vmax不变
D.Km值降低Vmax不变
8.竞争性抑制时,酶促反应表观Km值的变化是
A.增大B.不变C.减小D.无规律
9.酶Km值的大小所代表的含义是
A.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B.最适的酶浓度
C.酶促反应的速度
D.酶抑制剂的类型
10.酶促动力学特点为表观Km值不变,Vmax降低,其抑制作用属于
A.竞争性抑制
B.非竞争性抑制
C.反竞争性抑制
D.不可逆抑制
11.磺胺类药物对二氢蝶酸合酶的抑制性质属于
A.不可逆抑制
B.竞争性抑制
C.反竞争抑制
D.非竞争抑制
12.关于酶竞争性抑制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
B.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分子中的底物结合部位
C.当抑制剂存在时,Km值变大
D.抑制剂恒定时,增加底物浓度,能达到最大反应速度
E.抑制剂与酶共价结合
13.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酶促反应动力学的特点是
A.Km值增大,Vmax不变
B.Km值降低,Vmax不变
C.Km值不变,Vmax增大
D.Km值不变,Vmax降低
E.Km值和Vmax均降低
14.有机磷农药中*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有机磷抑制了
A.胆碱酯酶
B.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C.细胞色素氧化酶
D.糜蛋白酶
E.乳酸脱氢酶
15.有关酶的Km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Km值是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B.Km值与酶的结构无关
C.Km值与底物的性质无关
D.Km值并不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和力
E.Km值在数值上是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所需要的底物浓度
1.D2.D3.AC4.A5.B6.A7.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