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是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肝脏损伤性疾病。适量的饮酒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但长期大量饮酒会引起肝脏的损伤、脂质代谢的紊乱及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经消化道吸收的酒精90%以上在肝脏进行代谢,因此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当摄入的酒精量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时,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在体内蓄积,引起肝组织的损伤。研究表明,酒精代谢紊乱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是酒精性肝病的主要诱因。因此,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和抗炎能力,可以抑制或减轻酒精性肝损伤。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榆干离褶伞溶栓酶(LUFE)能够通过降低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来抑制酒精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并通过抗炎作用减轻脂多糖引起的大鼠肝组织的损伤。所以推测LUFE有可能对酒精性肝损伤也具有保护作用,其目前鲜见相关的研究报道。因此,延边大学医学院的李芳芳、张蕊萌、沈明花*等人以酒精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探讨LUFE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榆干离褶伞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LUFE对大鼠肝组织形态的影响
如图1所示,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肝细胞排列整齐,肝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形态及结构正常。经酒精诱导以后可见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索及肝细胞结构被破坏,大量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部分肝细胞发生坏死等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LUFE高、低剂量组肝细胞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细胞排列比较整齐,肝细胞变性、坏死灶减少,但局部仍可见变性的肝细胞。2、LUFE对大鼠血清AST、ALT活力和Alb水平的影响
如表1所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AST和ALT活力极显著升高,而Alb质量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酒精引起了肝组织的损伤。与模型组相比,LUFE高剂量组AST和ALT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而Alb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5),提示LUFE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LUFE对大鼠血清γ-GT、ALP活力和T-BIL水平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经酒精诱导后模型组大鼠血清γ-GTP、ALP和T-BIL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LUFE高剂量组γ-GTP、ALP和T-BIL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LUFE可以抑制酒精所致的γ-GTP、ALP和T-BIL水平升高。4、LUFE对大鼠血清TG、T-CHO、HDL-C和LDL-C浓度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TG、T-CHO和LDL-C浓度显著升高(P<0.05,P<0.01)。LUFE高、低剂量组的大鼠血清TG和T-CHO浓度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说明LUFE一定程度上抑制酒精所致的脂类和胆固醇代谢的紊乱。5、LUFE对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质量浓度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TNF-α和IL-6质量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与Mandrekar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酒精或其代谢产物可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与模型组比较,LUFE高剂量组TNF-α、IL-6质量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提示LUFE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6、LUFE对大鼠血清T-AOC、SOD活力及MDA水平的影响
如表5所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AOC、SOD水平极显著降低,而MDA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LUFE高剂量组T-AOC和SOD水平极显著提高,而MDA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说明LUFE具有抗氧化作用。7、LUFE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如图2所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κBα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而NF-κB的磷酸化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提示酒精可激活NF-κB信号通路。与模型组相比,LUFE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的I-κBα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NF-κB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提示LUFE对酒精所致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抑制作用。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LUFE可以减轻酒精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损伤,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酒精性肝损伤与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ROS有关。与模型组相比,LUFE能提高大鼠SOD水平,减少MDA的生成,其中LUFE高剂量组改善效果显著,提示LUFE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来保护肝细胞。酒精性肝损伤除氧化应激外,还表现为炎症反应。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诱导促炎因子的释放,从而加剧肝脏的炎症反应。本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LUFE能极显著降低TNF-α、IL-6促炎因子的水平,减轻肝脏的炎性损伤,这可能与LUFE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在静息状态下,由p50和p65二聚体组成的NF-κB在胞浆中与I-κBα结合成无活性的p50-p65-IκB三聚体形式。但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NF-κB信号通路中的I-κBα被磷酸化、降解,释放p65,后者发生磷酸化并进行核转移而被激活,促进TNF-α和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研究表明,乙醇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乙醛可以激活I-κBα激酶,促进I-κBα的磷酸化和降解,从而上调NF-κBp65的表达。本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经酒精诱导后I-κBα的表达量降低,NF-κBp65磷酸化水平升高。本实验结果还显示,LUFE干预会抑制酒精所致的TG、T-CHO、T-BIL、γ-GT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升高,这可能与LUFE的保肝作用有关。综上,LUFE对酒精所致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关。
本文《榆干离褶伞溶栓酶对酒精诱导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来源于《食品科学》年42卷17期-页,作者:李芳芳,张蕊萌,丛贺,沈明花。DOI:10./spkx---。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文章相关信息。
近期研究热点
《食品科学》:花生主要过敏原Arah1线性B细胞表位的预测及鉴定《食品科学》:解淀粉芽孢杆菌NCPSJ7对采后脐橙绿霉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食品科学》:宰前倒挂应激对鸭血凝胶特性的影响《食品科学》:γ射线辐照对香菇采后贮藏过程中水分特性及理化指标的影响《食品科学》:不同烹饪方式对淮山结构和糊化性质的影响《食品科学》:超声处理改善羊乳理化性质及其酶凝胶流变学特性《食品科学》专家约稿:蛋白质-多糖多尺度复合物结构的形成机制及其应用前景《食品科学》:麦胚清蛋白抗氧化肽的筛选及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食品科学》:婴儿肠道源格氏乳杆菌的安全性评价及益生特性《食品科学》:猕猴桃中关键香气组分分析《食品科学》:基于GC-MS、GC-O及电子鼻评价不同加工方式对乳扇风味的影响《食品科学》:UPLC-MS/MS法测定*酒中8种生物胺《食品科学》:表儿茶素对牛肉汤营养成分和风味的影响《食品科学》:冷鲜鸡肉中莓实假单胞菌NMC25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食品科学》:不同工艺核桃油挥发性物质比对及关键香气成分表征《食品科学》:不同鲜味物质对干腌马鲛鱼鲜味的贡献与比较分析《食品科学》:抗氧化剂对油炸肉制品品质及杂环胺形成的影响《食品科学》:油茶籽油甾醇存在形态及其在精炼和贮藏过程中动态变化分析《食品科学》:可得然胶对米粉加工及食用品质的影响《食品科学》:蛋白酶处理对脱脂乳感官品质及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修改/编辑:袁艺;责任编辑:张睿梅图片来源于文章原文及摄图网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科学的发展,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在宁波和西宁成功召开前两届“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的基础上,将与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许昌学院于年11月27-28日在河南郑州共同举办“年动物源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欢迎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
长按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