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不止于CO2到淀粉碳价值链的未来超出想
TUhjnbcbe - 2022/4/7 13:34:00

引言

年9月24号,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马延和团队采用“搭积木”的方式,从头设计、构建了11步反应的非自然固碳与淀粉合成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选择甲酸和甲醇作为候选中间体,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如图4所示。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Cell-freechemoenzymaticstarchsynthesisfromcarbondioxide”发表于最新一期《Science》上。此研究意义在于减少反应步骤,使得该合成途径比自然光合作用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这一人工途径,从太阳能到淀粉的能量效率是玉米的3.5倍;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论文第一作者蔡韬说。

#01

用二氧化碳就能合成淀粉?

没有那么简单

淀粉是一种独特的多聚葡萄糖,是植物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和土壤养分捕捉能量的重要储存物(图1),提供了世界上80%以上的热量。随着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进步,淀粉合成机制已经愈发清晰。

图1从太阳能到淀粉贮藏能量的过程[1]

传统生物自发固定二氧化碳

每年有超过亿吨二氧化碳被生物自发固定,其中超过90%的碳被植物、藻类和微生物所固定。但即使在最佳条件下,生物固定二氧化碳往往受到转化酶效率低下的影响。图2反应了作物中生成支链淀粉所需的多种酶。

图2支链淀粉合成涉及多种酶[1]

完全人工固定二氧化碳

新兴的合成生物学通过设计人工酶来实现二氧化碳固定。通过整合来自不同生物的不同酶反应,构建在动力学、热力学上更有效的人工路径。Schwander团队就曾构建了一个优化路径,使用了17种酶,包括来自9个不同生物体的3种工程酶,如图3所示。

图3Thecrotonyl–coenzymeA(CoA)/ethylmalonyl-CoA/hydroxybutyryl-CoA(CETCH)[2]

图4人造淀粉合成代谢途径的设计和模块化组装[3,4]

人造淀粉合成技术使工业制造生产淀粉成为可能。核磁共振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结构组成一致。在充足能量供给下,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这使淀粉生产方式从传统的农业种植向工业制造转变成为可能。

#02

固碳技术如何落地:

从“CCUS技术”到“碳价值链”

实际上,“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只是“碳捕获、利用和储存技术”的其中一种,让我们来缓缓揭开这一“黑科技”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CCUS”技术?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于年3月1日发布《碳捕获、利用和储存技术(CCUS,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简报》,突出强调了CCUS技术在碳中和进程中的作用。国际能源署制定了与《巴黎协定》路径相一致的清洁技术方案(CTS),在该方案中CCUS贡献了整个工业部门所需减排量的近五分之一。

而根据丁仲礼院士的描述,“碳中和的概念,就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目前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是亿吨,其中14%来自土地利用,86%来自化石燃料利用。排放出来的这些二氧化碳,大约46%留在大气,23%被海洋吸收,31%被陆地吸收。”也就是说,碳中和意味着“碳排放量=碳吸收量=自然过程吸收量+生态碳汇(木材、土壤有机质、碳屑等)+工程封存”的平衡点。

随着“自然过程”的吸收量逐渐达到饱和(例如森林在年前会达到固碳峰值),“人为努力”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这就需要依赖于CCUS技术。可见,CCUS技术对于降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据《巴黎协定》逆转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至关重要。

目前CCUS技术路径有哪些?

根据丁仲礼院士讲座PPT,目前全球主要“负排放技术”如下图。包括将二氧化碳制成化学品、将二氧化碳制成燃料、微藻的生产、混凝土碳捕集、提高原油采集率、生物能源的碳捕捉和存储、硅酸盐岩石的风化和矿物碳化、植树造林以及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无机碳、农作物的秸秆烧成木炭还田等等。

图5全球主要“负排放技术”(来自丁仲礼院士报告PPT)

不同固碳技术的碳捕获路径不同,其化学反应、实现路径以及固碳能力、固碳成本也各不相同。

图6碳捕获、碳储存与碳利用全流程

(图源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固碳化学反应角度:固碳技术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有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比如丁仲礼院士特别提及的碱性土壤的固碳,就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更多的固碳方法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低化合价的产物需要还原剂,在光合作用中还原剂是光解水产生的还原氢,而在化工生产中还原剂常常是氢气。“二氧化碳合成淀粉”也使用氢气作为还原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碳捕获渠道角度:二氧化碳可以从工业废气流(点源碳捕获)以及直接从大气(直接空气捕获)捕获。从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点源捕获二氧化碳相对更加容易,目前,基本上所有工业规模的二氧化碳捕获项目都是基于点源碳捕获。虽然直接空气捕获技术成本更高、技术尚未成熟,但不受地点、浓度的拘束,有着更大的潜力。

图7点源碳捕获(图源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碳储存与碳利用角度:二氧化碳并不是废料,固碳的终点也不全是把碳封存地下。例如,“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研究就很好地体现出绿色经济价值。现在碳利用的三大方向主要是化学、生物和矿化。化学方向的碳利用主要是用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相关工业产品,以及使用强化采油技术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原理是使原油体积膨胀,减小粘度,增强流动性),但需要考虑碳的再释放问题。矿化方向的碳利用主要指把碳封存在混凝土、碳酸盐之中,生物方向的碳利用主要指把碳封装在藻类、生物炭之中,是备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止于CO2到淀粉碳价值链的未来超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