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高三板块高考地理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TUhjnbcbe - 2022/6/3 13:30:00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冲刺版)(十二)

一、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方法: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描述气候特征:①气温:冬夏(或全年)气温高低;昼夜温差状况②降水:年降水量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暖热,冬季寒冷,降水稀少,昼夜(冬夏)温差大。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二、分布特征、规律和变化问题:
  一般分布特征规律描述方法:先总后分,再说极值。如分布不均,东多西少,或南部稠密,北部稀疏,局部地区集中分布,或那个部位最大或最小。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
  1)"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2)"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3)"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4)"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一般变化试题:先总说变化大小或变化趋势,再具体说哪里变化大哪里变化小,注意找转折点,分段描述。三、常见设问行为动词的含义
  新课标的可操作性很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指令性的明确,用语文的话说就是"谓语明确"。在我们教学生审题时候要特别注意的也是这个"谓语"部分,明确答题之要领。不同行为动词,作答的要求不同。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地理高考试题中经常考查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分析、对比、评价等四、常见影响因素类要点概括(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状况(晴天日照时间较长)。(二)影响太阳辐射高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l、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例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溥,大气洁净。(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纬度;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植被状况);天气状况。(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昼夜长短。(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物质多少、大气透明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大小和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大气环流(3)地面状况——物质组成(对太阳辐射反射率不同)、海陆差异、地形、洋流、水域、森林、冰雪等。(4)人类活动:①改变大气成分,如CO2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排放消耗臭氧层物质,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烟尘则削弱太阳辐射;②改变下垫面,植树降低气温,提高湿度,与建造大型水库起到的作用相似。③释放人为废热,如城市热岛的形成。(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l、纬度:低纬小,高纬大;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五)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O℃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六)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和阴坡)(七)影响林线高低的因素温度、降水、风力、冻土(八)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天气系统①大气环流因素一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台风)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特别提示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2.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3.在回答原因类问题时,应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作答。4.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不要违背地理规律和原理;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要出现答案中前后自相矛盾的语言。

转载请注明:高中学考选考地理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三板块高考地理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