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因为疫情的影响,考研国家线发布已经延期到了4月中旬,但是这无法阻止我们20届即将参加复试的考生积极备战。
相信各位报考暨大的考生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咱们生科院导师相关的信息了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科研机构和导师队伍吧。
暨南大学生物工程学系,最早可追溯至年国立暨南大学建制的生物系,成为了培养我国早期生命科学华侨人才的中坚力量。
在过去的研究成果中曾在国内率先制备出镉、铬离子的单克隆抗体,并利用这些抗体制备出高灵敏的重金属离子检测胶体金试纸条。要明白重金属对于治理环境污染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而我们研发的重金属离子检测胶体金试纸条就成为了十分关键的检测手段。
那么关于它的原理究竟是怎样的呢?
揭秘环节
原理:在条形膜上包被已知的重金属合成抗原,加入待测样本后,样本中的抗原在检测过程中与膜上包被的抗原竞争结合带信号标记的抗体,反应后,阳性结果检测线消失,而阴性结果检测线出现。
这样的试纸条易于携带、操作简便(在检测孔上直接滴加样品即可)、检测快速(5分钟即可完成检测),结果易判(肉眼可读),可以随身携带用于家庭用水,户外地表水的即时检测。应用试纸条技术每个普通百姓都可以变身化验员,应用前景广阔。
当然除了检测重金属外,由李宏业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代谢工程构建高产虾青素的研究项目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又称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是我国首个经教育部和国务院侨办批准建立的以生物医学材料研究为主的专门研究机构,在科学研究中也取得了各种各样的科研成果。
拥有实验室约平方米,科研设备总值约万元,下设生物材料测试平台、药物载体研究室、生物材料研究室及医疗器械工程开发中心。主要从事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改性、修饰及应用,医用硅橡胶、医用乳胶制品、药物缓释、控释及靶向载体、纳米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创伤修复材料及再生型医用植入材料、生物材料激光加工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
研究所成立以来,在生物材料的合成制备、加工、药物载体的研究和检测评价方面都处于国内前列,研究开发的球囊扩张导管、心导管、腹膜透析管、导尿管、人工晶体、角膜接触镜、人工骨、再生型医用植入填充材料系列产品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多次获得国务院侨办、教育部以及广东省的多项科学技术奖励。
生物医学工程系也曾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如:探索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防御机制。
近年来,开发纳米载体作为逆转肿瘤MDR的治疗策略得到了科学研究者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