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从免疫原性来看,马拉松赛程的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如何匹配治疗方案?
生物制剂时代的来临,让我们无比激动与欣喜。过往难以有效治疗的疾病,尤其是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AS),在生物制剂的治疗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显著的改善。但生物制剂的使用并非一劳永逸,许多患者和医生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即早期取得良好疗效的生物制剂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疗效减弱的趋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临床中如何预防和应对此类现象?今天,我们将就生物制剂的免疫原性、抗药抗体(ADAs)的发生以及临床对策进行探讨,并邀请到医院王彩虹教授来为我们进行点评。1「免疫原性」——阻碍生物制剂发挥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现有生物制剂以抗体药物为主,这些大分子抗体药物作为外源性蛋白,在进入人体后,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从而诱导产生ADAs。生物制剂的免疫原性即指其诱导产生ADAs的能力。ADAs可通过T细胞依赖(Td)和T细胞独立(Ti)途径产生。在Td途径中,T细胞的参与是促使B细胞激活和ADAs产生的必需条件;而在Ti途径中,外源性蛋白质可通过B细胞受体(BCR)直接激活B细胞而产生ADAs。但这两种途径所产生的ADAs有所不同,Ti途径所产生的抗体在同种型和亲和性上都比较有限,而且寿命较短;Td途径所产生的抗体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可引发更强和更持久的抗体反应。因此,生物制剂所诱导产生的持续、非中和ADAs大多是经Td免疫途径产生,这些ADAs的产生对药理活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大而深远[1-2]。图1:ADAs形成的免疫学过程(Td和Ti途径)由于所有生物制剂都有能力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因而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原性。ADAs通过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可中和或改变生物制剂的清除,降低药物疗效或带来不良反应[3-4]。从轻微的瞬时抗体反应到临床疗效丧失和危及生命的反应,生物制剂免疫原性与临床治疗结局休戚相关(图2)[5]。图2:生物制剂免疫原性影响临床结局
回到本文最开始所提出的问题,为何患者在使用某些生物制剂的初期疗效良好,而在一定时间后却无法得到持续的改善或复发呢?实际上,这种现象在临床上被称作继发失效,而ADAs的产生是造成生物制剂出现继发失效的主要原因。因继发失效而调整用药策略甚至停药,不利于AS等慢病疾病患者的长期治疗和管理。因此,生物制剂免疫原性的发生,应当引起我们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