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分享一篇年发表在Angew.Chem.Int.Ed.上的文章,题目为“UltrafastElectrothermalFlow-EnhancedMagnetoBiosensorforHighlySensitiveProteinDetectioninWholeBlood”,本文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电热流增强生物传感器,并将其用于全血中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从而实现了对其超快,高灵敏度的检测。通讯作者是来自莱斯大学的PeterB.Lillehoj教授,PeterB.Lillehoj教授主要从事微流控和BioMEMS技术的开发与转化方面的研究。
背景介绍
蛋白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如医学筛查,疾病诊断等。目前,对生物体液中蛋白质生物标志物进行灵敏、定量检测最常见的实验室技术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它被认为是临床的金标准,但该技术需要样品纯化、多次洗涤步骤和长时间的孵育,妨碍了它们用于快速检测,因此,亟需开发新型检测蛋白的方法。
设计思路
将丝网印刷金电极(SPGE)装置置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密闭容器内,将金电极(WE)表面修饰anti-PfHRP2IgM,对血液样品中双标记磁性纳米粒子(DMB)进行检测。DMBs表面修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及与HRP共轭的anti-PfHRP2IgG,当靶蛋白存在时,靶蛋白与DMB表面修饰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DMB复合物。当对电极施加电压时,电热流(ACEF)的加入会促进抗原-DMB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图1A)。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将磁铁置于传感器下方,产生局部磁场,抗原-DMB免疫复合物迅速迁移到传感器表面,与WE上的捕获抗体结合(图1B)。当溶液中存在TMB时,DMB上的HRP催化过氧化氢对TMB的氧化反应,施加电压后,氧化的TMB发生还原反应,电流信号发生改变(图1C),从而实现对靶蛋白的快速检测。
图1.实验原理图数据介绍
由于全血成分复杂,其基质效应易影响传感器的性能,因此,作者首先在不同稀释倍数(0×、2×、5×、20×)的分别加入0ng/mL和1ng/mL的PfHRP2(恶性疟原虫富含组氨酸蛋白),探究了血液稀释倍数对免疫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图2A),结果发现,样品稀释倍数越高,其ΔI值越大,说明稀释可显著降低血液基质效应。随后,作者通过对5个献血者进行不同稀释因子的加标血样进行测量(图2B),探究了血液稀释对免疫传感器可靠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血样稀释5倍和20倍时,样本ΔI值趋于稳定,由于过度稀释易降低检测灵敏度,因此,后续检测作者采用了5×稀释因子。图2.全血稀释倍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接下来,作者探究了加样体积对电热流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样品体积越大,电热流流速越快(图3A)。随后,作者利用该传感器对含有PfHRP2的不同体积血液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加样体积为80μL时ΔI值最大(图3B),因此,作者后续实验加样体积选为80μL。为可视化ACEF诱导的流体运动,作者将红色微珠用作示踪粒子,将其加到SPGE传感器中,结果如图3C所示,在ACEF作用下,微珠迅速混匀,进一步说明ACEF可促进双标记DMB与抗原间的反应。随后,作者探究了电压及通电时间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图3D),结果发现在电压为25V,通电时间为5min时,其性能最佳,且该条件下,液滴温度为31.2℃(图2E),对样品无影响。
图3.传感器条件优化
最后,作者对ACEF增强免疫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探究,作者首先探究了不同信号增强方法传感器的性能(图4A),结果发现,在存在磁选(MC)和ACEF情况下,传感器性能最佳。随后,作者利用该传感器对不同浓度的PfHRP2进行了检测,发现该传感器在为0~pg/mLPfHRP2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图4B,C),其最低检出限为5.7pg/mL。为了评估这种免疫传感器的准确性,作者将该传感器与商用超灵敏PfHRP2ELISA试剂盒对疟疾患者临床血液样本(P1-P8)和健康人的血液样本(N1-N6)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图4D),6个未感染供体样本(N1-N6)的安培信号和吸光度值均低于两种检测方法的临界值(图4E),表明两种方法都能够准确识别阴性病例,但对于阳性样本,ELISA试剂盒仅可检测出5个阳性,而免疫传感器可准确识别全部阳性样本,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图4.传感器性能的研究
总结
作者开发了一种新型电热流增强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主要通过将ACEF与电化学磁免疫分析法相结合,从而实现对全血中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高灵敏度检测,该方法在快速诊断测试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