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5月24日讯习近平总书记为龙江做好“三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我省系列配套*策措施陆续出台。作为老工业基地,黑龙江人想要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之路,必须苦干+实干,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把*策转化为行动,才能打赢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翻身战。
两年来,我省各界人士奋战在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为做好“三篇大文章”不懈努力,他们是龙江振兴的造就者、建设者和践行者,听听他们怎么说。
建龙北满特钢生产车间。
采用加压焙烤技术制成的石墨圆环。
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加工生产的零件进行测量分析。
关于改造升级“老字号”的若干意见(摘编)
1.全面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2.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3.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有效机制。
4.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5.支持企业产品创新。
6.支持企业经营模式创新。
7.支持企业“两化”融合。
8.支持企业设备更新改造。
9.支持企业智能化升级。
10.支持企业绿色化发展。
11.鼓励企业扩大有效投资。
12.支持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与地方科技创新体系深度融合。
13.支持国防工业体系与地方工业体系深度融合。
14.支持*民融合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关于深度开发“原字号”的若干意见(摘编)
“油头化尾”方面:以大庆石化、大庆炼化等企业为依托,利用大庆原油和俄罗斯进口原油实施炼化一体化,发展石油精深加工,建设大庆石化产业基地,推动油城发展转型。
“煤头电尾”方面:激活优化煤电存量资源,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煤电机组,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优化新增电源布局,发展清洁高效坑口电站,建设绿色现代煤电基地。
“煤头化尾”方面:在煤炭资源、要素保障、工作基础相对较好的双鸭山市、鹤岗市,布局建设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鼓励煤制化肥、焦化等煤化工企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煤城发展转型。
“粮头食尾”方面:充分发挥整体生态优势,依托绿色(有机)粮食资源,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重点发展高品质谷物食品、特色饮品,增强安全性、健康性、时尚性、娱乐性食品供给能力,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农头工尾”方面:依托畜牧资源和森林资源,加快发展高品质乳制品、高品质畜产品和森林食品。在玉米主产区,围绕具有市场前景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通过市场化招标确定投资主体,布局建设加工能力60万吨以上玉米深加工项目,提高玉米精深加工比例。围绕丰富中草药资源,大力发展北药。发展亚麻、畜禽皮毛骨血加工产业链,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和综合利用水平。
深度开发重点矿产资源方面:围绕具有比较优势的石墨、铜、钼、矿泉水、高岭土瓷土类、地热等资源,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和探采加一体化开发,推动优势矿产资源精深加工。
关于培育壮大“新字号”的若干意见(摘编)
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在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我省供给优势的领域集中发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城市楼宇经济,推动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旅游、健康养老、文体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就业拉动点,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中国一重集团董事长刘明忠:
改革必须从思想观念上破题,以发展战略为引领,强化责任担当。在全面打响改革攻坚战之初,中国一重领导班子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我们在全公司上下分4个阶段,突出不同主题,在职能部门,各子公司、事业部,制造厂及班组3个层级,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累计开展专题讨论会余场次,近人次参与,查摆出制约改革发展问题项,有效破除了阻碍改革发展的思想观念和认识障碍,凝聚了改革共识、汇聚了改革智慧。
哈尔滨莱特兄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光伟:
十九大报告提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新字号”的航空产业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高科技产业。莱特兄弟从事民用飞行模拟机产品研发及运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飞行模拟机的全舱硬件自主知识产权,把原来供在“神坛”上的飞行模拟机的成本拉下来,让皇冠上的明珠能够被民间爱好者触摸,欣赏、学习、体验。我们还创造性地把飞行模拟机和塔台交通管制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套飞行素质培训系统,把全航段实景空情培训结合在一起。飞行学员不再是在单一模拟机环境下学习训练,而是在一个类似真实飞行环境下进行训练。未来,公司将秉承创新精神,继续为中国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哈尔滨拓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大志:
我原来是做建材的,为全国万达集团做过6年的供应商,看到国家对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我下决心转型,选择了需要长劲儿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不过,要做好“新字号”前沿技术,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企业成立两年多来,一直在进行研发投入,因为我相信,科技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有爆发力。现在我们已经和一汽大众、吉利等汽车生产商实现对接,为其提供汽车整体手势控制。我们坚信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创造更多的价值,激发企业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黑龙江拓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兆文:
“新字号”企业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以增强企业的核心战斗力。我们技术团队经过十年研究,成功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将二维的CT、核磁等断层扫描数据转换成三维可视化结果,并可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将病变器官实现3D实体打印。近日,由我们团队提供技术支持的全球首例混合现实技术(MR)辅助复杂先心病医院成功完成,混合现实技术使整个手术时间从以往的10个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我们将不断探索,以推出更多实用的新技术产品,更好地助力精准医疗。
哈尔滨秋林里道斯食品公司总经理林珈旭:
在我省许多“老字号”是龙江工商业发展的历史见证,继承和弘扬这些优秀品牌,是振兴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字号”面对新兴的市场主体和世界名牌名品的竞争,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互联网经济对传统实体经济的冲击,消费者购买行为和需求的改变,“老字号”企业必须紧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适应“互联网+”等新业态,扎实推进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在研发创新上下功夫,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拓展销售渠道、加大管理及营销创新,把原有的“老字号”单一看家产品进行延展,增加其附加值。
哈电集团董事长斯泽夫:
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因其大额的资金投入和较长的工期,一直以国有企业为主,如今国有企业重组作为国企改革一项工作正在深入推进,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装备制造企业理应借改革重组的契机,瞄准未来20年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打造出中国自己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品牌。
中国制造企业,具备了生产上的规模优势,未来要将它换成品牌优势,尤其是在重大装备制造领域,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要更努力才行。
省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吴冈:
黑龙江是老工业基地,很多“老字号”企业需要通过新技术来改造升级,焕发生机。智能制造就是其中的一个渠道。智能制造不只是生产线那么简单,它是企业发展规划的体现,需要企业率先做好顶层设计,有了宏大的蓝图再从微观入手。因为智能制造需要大量的投入,对于龙江的“老字号”企业和中小企业来说经费捉襟见肘。我建议从企业目前急需破解的难题开始入手,逐渐进行改造。
此外,智能制造涵盖了工业设计、软件设计、管理、财务等全方面的内容,不是由设计、管理、财务、工程师等单项能手就能完成的,需要各领域的人才汇聚智慧才行。目前,全国各省市区都在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人才再次成为各省争夺的对象。我省拥有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等多个理工科院校,急需在这方面做好培养,并且鼓励企业多与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利用人才优势抓住这次黑龙江能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黑龙江龙采科技集团董事长杨春波:
龙江的经济转型需要新商业模式应用,瞄准市场需求,把创新创业与龙江丰富的农业林业资源、生态资源等优势资源紧密结合,与龙江具有优势的新增长领域紧密结合,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吸引、留住人才,不断为龙江转型发展增添新动力。要依托“互联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高效和可持续性地开发和利用好我省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区位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并以此作为推动龙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
龙江的众多企业在营销方面还有待提升。互联网企业要关联权威营销机构,打造优质的营销运营载体,提升龙江企业潜在客户开发、市场开发、新老客户的开发管理等方面的认知与能力,并对黑龙江的行业领域深入分析,寻找优势产业,将互联网技术优势融合到产业当中,助力龙江市场新经济的发展,也带领本土优势产业走出去。
哈尔滨航天恒星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同桓:
作为成立不久的高新企业,哈尔滨航天恒星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精准农业和智慧城市两条产品线,产品销售已经覆盖黑龙江、浙江、江西、新疆、内蒙、四川等多个省市地区,下一步公司将立足龙江省情,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和模式创新,向精细化迈进,围绕精准农业和智慧城市两条产品线,不断完善和改进产品,打造两个“专利树”,通过创新进一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卫星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速推进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化进程,持续服务于黑龙江省经济建设。
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管延春:
东北原料玉米充足,从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了诸多补贴扶持*策,支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年国家针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新*策使国内玉米价格下滑,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上升并开始获利。龙凤玉米未来也要从单一的玉米淀粉加工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领域转化;大力推广以酶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为核心的淀粉转化技术,由单一的食品领域向多品种精细化领域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