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文章推荐BR中性酶在獭兔皮软化中的应
TUhjnbcbe - 2020/6/3 14:12:00
脸上白癜风

摘要

研究了BR中性酶的软化工艺,通过对獭兔皮软化效果的分析,确定了该酶软化时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所得獭兔皮最适软化工艺为:温度35℃,软化pH值7.0,酶用量1.0g/L,作用时间4h。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兔皮纤维间质被有效去除,胶原纤维得到合理分散,皮板柔软且不掉毛,表明新工艺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獭兔皮;BR中性酶;软化;胶原纤维;工艺优化

中图分类号 TS52文献标识码 A

DOI:10./j.cnki.issn-.--

研究背景及目的

毛皮皮层组织中的白球蛋白、粘蛋白、白蛋白等非纤维蛋白,浸水、脱脂时会水解一部分。而软化可以进一步溶解纤维间质,分散皮胶原纤维,以提高毛皮成品的柔软性、延展性及获得较好的卫生性能。用蛋白酶软化毛皮,就是利用酶催化水解蛋白质的特性,使皮板的胶原纤维适度松散,改善其物理结构性能。中性酶软化作用效果较好,可以缩短作用时间,并在一定条件下减少酸碱盐的用量,在毛皮软化中被广泛应用。且软化过程比较重要的是在皮纤维适度分散的基础上,避免毛牢度和皮纤维强度的降低。因此,本试验根据BR中性酶制剂的特性和它在不同温度、pH、浓度等因素作用下,来优化其使用工艺,以使毛皮获得较好的卫生性能,并减少化学品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研究方法

采用单因子变量法,通过改变BR中性酶使用的温度、pH和用量,探究这3个因素对BR中性酶软化效果的影响。将温度控制在25~40℃,以5℃为一个梯度,进行4组对照试验。软化pH则通过加入纯碱来调控,分别设置6.5、7.0、7.5、8.0这4组,考察pH对BR中性蛋白酶软化性能的影响。因为底物浓度是一定的,所以酶的用量设置0、0.5、1.0、2.0g/L4组对照,软化的时间以达到软化终点为准,软化的终点靠眼看手摸,且皮板的软化均匀性和掉毛情况均可作为参考。参照以往的兔皮软化工艺,以作用时间4h为最佳。

由于在生皮的组织结构中,约95%~98%的胶原分布在粒面层和网状层。而在胶原蛋白中,羟脯氨酸含量约占12%~14%,且羟脯氨酸主要存在于胶原蛋白中,其它组织几乎不含有羟脯氨酸。毛皮软化时测定总蛋白含量,能表征酶除去纤维间质的能力。羟脯氨酸作为胶原的特征氨基酸,浴液中羟脯氨酸的浓度间接地反映了酶水解胶原蛋白的能力。因此,在对BR中性酶的性能进行研究时,要考察软化浴液中的总蛋白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在软化效果的判断过程中,既要考虑软化液中的总蛋白含量,也要避免酶对皮张中的胶原造成较大的水解,导致羟脯氨酸含量过高。结合COD及柔软度等性能参数,以确定出BR中性酶在软化工艺中的最佳应用条件。

研究结论

本试验对BR中性酶对獭兔皮软化的应用工艺进行了优化。以软化浴液中的总蛋白含量、羟脯氨酸含量、COD、皮板软化均匀性、掉毛程度等作为检测指标,讨论了酶用量、温度、pH对獭兔皮软化的效果并确定了最佳应用方案。确定了BR中性酶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5℃,软化pH值为7.0,酶用量为1.0g/L时对獭兔皮软化4h左右,皮板的柔软度可以达到9,且毛根不松动。

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獭兔皮纤维间质被有效去除,软化液的总蛋白含量接近~μg/mL,羟脯氨酸含量接近3μg/mL,胶原纤维得到合理分散,皮板柔软且不掉毛。胶原纤维得到适度分散,且对后续鞣剂等化学材料的渗透比较有利,表明该工艺具有可行性。

作者介绍:

王永光,李双丽,李凌云,张美娜,张宗才

第一作者简介:王永光(-),男,在读研究生,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章推荐BR中性酶在獭兔皮软化中的应